一场由AI算力需求引爆的光通信技术革命正在悄然进行,光电共封装(CPO)技术凭借其低功耗、高性能特性,正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关键技术,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4600万美元飙升至2030年的8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7%。
01 CPO技术:突破传统瓶颈,打造AI“算力高速公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数据中心对传输效率的要求陡升,传统铜传输技术逼近物理极限。当线路速率从50G升级至800G、1.6T,CPO通过减少信号转化环节,解决了速率与能耗的矛盾。
CPO(Co-Packaged Optics),即将光引擎与计算芯片深度集成的技术,通过缩短信号传输路径、降低功耗密度,成为突破传统光模块技术瓶颈的关键方案。
传统可插拔光模块采用分离式架构,光模块与计算芯片通过PCB基板连接,信号传输距离达数十厘米,导致功耗与延迟居高不下。
而CPO技术将光引擎直接集成在计算芯片封装体内,使光电信号传输距离缩短至毫米级,功耗降低超50%,传输速率突破1.6Tbps。
02 技术演进:三条路径引领产业变革
在物理实现层面,CPO形成三条技术演进路径。
2D平面封装通过基板布线实现光引擎与计算芯片的平面互连,具有工艺成熟、成本可控的优势,但集成度受限。
2.5D封装引入中介层(Interposer),利用硅通孔(TSV)技术实现光电器件与计算芯片的三维互连,台积电COUPE技术将光引擎尺寸压缩至传统方案的1/5。
3D封装则通过晶圆级垂直堆叠,实现光电芯片的直接键合,英伟达Quantum-X交换机采用该技术,在144个端口实现115.2Tbps全双工带宽,液冷系统使单芯片热密度处理能力达1kW/cm²。
技术突破背后是材料科学与封装工艺的协同创新。铌酸锂薄膜调制器将驱动电压降低至1.5V,量子点激光器实现-40℃至85℃宽温域稳定输出。
TSMC与NVIDIA合作攻克MRM硅光引擎制造难题,通过微透镜晶圆级集成将光纤对准精度提升至亚微米级,良率突破90%。这些创新使CPO模块在400G/800G速率下,功耗较传统方案降低70%,延迟控制在1ns以内。
03 市场前景:爆发式增长已成定局
根据Yole预测,受益于全球AI巨头的生态推动,CPO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600万美元飙升至2030年的8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7%。
200G/通道将成为新主流,推动800G和1600G光模块发展,以满足AI工作负载对性能和能效的双重要求。
共封装光学(CPO)有望彻底变革数据中心架构,预计将在2028至2030年实现大规模部署。多元化生态系统正推动创新发展,涵盖垂直整合龙头企业、初创公司、晶圆代工厂及设备供应商,共同推动规模化解决方案。
中国崛起为关键竞争者,出货数百万光模块,正逐步缩小与西方厂商的技术差距。依托政府项目与产学合作,中国厂商正逐步缩小与西方供应商的差距,成为全球新兴竞争者。
04 A股格局:“易中天”成为市场焦点
在A股市场中,CPO光电共封装概念股上市公司股票有11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称为“易中天”的三家龙头企业:
新易盛(300502)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4.37亿元,同比增长282.64%;归母净利润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
中际旭创(300308)营业收入147.89亿元,同比增长36.95%;归母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增长69.4%。
天孚通信(300394)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57.8%;归母净利润为8.99亿元,同比增长37.5%。
除了“易中天”组合,其他CPO概念股也包括:
光迅科技(002281)自主研发的25G EML光芯片良率稳定在95%以上,1.6T硅光引擎量产良率达90%,其ELSFP模块支持CPO可拆卸维护,解决密集封装散热难题。
烽火通信推出FitNeo LCS液冷解决方案,通过芯片级制冷实现PUE<1.1,其3.2Tb/s液冷CPO超算光引擎与英伟达合作推进硅光技术商用。
太辰光Shuffle Box光纤重排方案随海外算力龙头CPO产品交付,业绩弹性显著。
05 国际视野:全球双雄争霸格局形成
全球CPO产业呈现双雄争霸格局。NVIDIA凭借Quantum-X与Spectrum-X两大产品线占据数据中心市场制高点,其MRM硅光引擎实现200Gbps/通道的PAM4调制,单设备功耗较传统方案降低30%。
与TSMC联合开发的3D封装工艺,使光引擎与ASIC芯片的互连密度提升3倍,支持1.6Tbps速率下液冷温升控制在5℃以内。
人工智能运算需求爆发式成长,共封装光学技术成为半导体产业新战场,2026年将切入英伟达Rubin系列,产值上看百亿美元。
台积电与英伟达再度携手,抢攻AI资料中心超级运算庞大商机。英伟达网络部门资深副总裁Gilad Shainer指出,英伟达的Rubin架构所采用之CPO,利用微环调变器,将功耗效率提升3.5倍,网络弹性提升10倍。
06 投资风险:热赛道下的冷思考
尽管CPO产业前景广阔,但投资者也需要认识到其中的风险。CPO概念股的集体下跌并非偶然。
前期涨幅过大导致技术性回调压力显著。去年至今,CPO板块累计涨幅已超过200%,部分个股市盈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全球半导体行业周期下行的影响也在传导,台积电等国际大厂相继下调资本开支预期,直接冲击光模块产业链。
市场资金正在大规模转向电力、房地产等传统防御性板块,而科技成长股普遍承压,显示出资金风险偏好的明显转变。
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也是隐忧,随着国内厂商纷纷入局,价格战苗头初现,市场对行业利润率产生担忧。
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速放缓已成事实,Meta、Google等科技巨头正在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节奏。同时,技术迭代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业内对1.6T光模块量产时间表存在分歧。
07 未来展望: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危机中往往孕育着机遇。“东数西算”工程持续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为光模块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国内市场支撑。
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仍是长期趋势,CPO作为解决数据中心功耗瓶颈的关键技术,其长期价值依然值得期待。
政策推动下,中国大模型产业已形成“基础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架构。同时,国产开源模型快速发展,与国际顶级模型的性能差距持续缩小,为算力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国务院2025年8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硬件层面,中国企业在全球光模块市场占据重要地位,800G模块进入普及阶段,1.6T等高阶模块逐步从测试走向商用;软件层面,国产大模型在基础能力、推理效率及多模态技术上持续突破,形成“硬件—软件”协同发展格局。
台积电与英伟达携手抢攻AI数据中心超级运算的庞大商机。Rubin架构采用的CPO技术利用微环调变器,将功耗效率提升3.5倍,网络弹性提升10倍。
市场数据预测,若Rubin架构全面导入,最快2026年起将形成百亿美元级新蓝海,2030年CPO占高速数据传输解决方案比重可望突破50%。
这场由AI算力需求引爆的光通信技术革命才刚刚开始,而中国CPO企业已经在这条赛道上占据了有利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