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诬告案的结果终于是出来了,追风小叶“追”了两年多,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场空,两年多的努力全部白费。
看似可怜,但现实却好像并不是这个样子,仔细研究了官方的报道,才发现我们知道的“真相”有多么偏激。
二审维持原判的理由是什么?我们之前了解到的真相有多片面?
苦苦维权了800多天的追风小叶终于等到了梦寐以求的二审机会,9月8日二审结束宣布择期宣判,终于在9月11日下午得到了答案,审判结果是维持原判,追风小叶所有的上诉请求均被驳回,当记者联系到追风小叶的时候,他整个人是非常震惊的。
可能是觉得自己获得了足够多的帮助和鼓励吧,追风小叶觉得自己的有概率能胜的,但这个结果出乎了他的意料,面对记者的采访,追风小叶表示自己还没看懂这个结果,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
换位思考一下可能我们的反应要更激烈吧,自己维权的这两年多里饱受争议,工作丢了、女友跑了,自己的生活一团乱麻,就算维权打官司也被人指指点点,是花钱又费力,结果两年时间的努力却成了一场空,换成是谁都会一时无法接受。
但现在的情况就是你无法接受也得接受,毕竟法只讲证据,舆论的声音再大也需要公平公正的审判这件事,而官方给出的理由确实有道理,我只能说追风小叶这一次败的不冤,或者说从一开始决定维权的时候就是错的。
其实关于成都地铁诬告案争议最大的两点就是关于“诬告”以及“道歉”了,这一次官方也很好的解释了这两个问题所在,关于两女是不是诬告,我们得先清楚什么叫做“诬告”,诬告本意是捏造事实,意图陷害他人。
但是两女在地铁中怀疑自己被偷拍的时候确实是因为追风小叶鞋上的铁片反光,就连追风小叶自己也承认了确实存在反光的现象,而且当时给追风小叶进行检查的民警也有发现这个现象,确实和手机摄像头非常相似。
所以基于这个基础,两女提出质疑是合理的,并没有对追风小叶进行“诬告陷害”,这和上文提到过的“捏造事实”不符,这样解释大家也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件事不算是诬告了吧,而对于道歉这件事,其实与追风小叶本人的描述也有很大出入。
在双方发生冲突之后,一直到这800多天的维权期间,这两个女性前后三次对追风小叶进行了致歉,只不过追风小叶都是“单方面拒绝”了,第一次道歉就是在事情发生的当天,警察证明追风小叶的清白之后,两女当场就进行了道歉。
只不过当时追风小叶觉得两个女性道歉声音小、态度不诚恳,所以拒绝了两人的道歉,后续两女又提出赔偿追风小叶的打车费,也被追风小叶给拒绝了,在一审到二审的这段时间里,双方也不止一次调解过,在调解过程中两女进行了第二次道歉。
而在第二次庭审过程中,两女对追风小叶进行了第三次道歉,而且还是鞠躬致歉,只不过又一次被拒绝了,三次致歉官媒都进行了报道,他也早就洗刷了冤屈获得了清白身,追风小叶到底想要什么呢?
可能在追风小叶的眼里,他要的是两女手持身份证恭恭敬敬的拍一个道歉视频发到社交媒体才算是公开道歉吧,不少人可能也赞同这样的处理方法,但我们还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到底是谁把事闹大的”。
至于为什么不深究两女的责任,其实还在于“传播”问题,在事情发生后,网上流传的视频也好、截图也好,都不是两女发布的,也就是说人家原本就没想着把事闹大,更何况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两女要求追风小叶当场脱鞋检查。
换句话来讲,追风小叶因为舆论被网暴,最终导致自己丢了工作、分手,都不是两女造成的,毕竟人家没发过相关视频和照片,他觉得当众脱鞋检查是一种侮辱,也不是两女强制要求的,所以我觉得是想说他维权搞错了对象。
就此这件事也算是有了一个结果,两女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讲都是无罪的,追风小叶两年的努力也是白费了,虽然追风小叶在二审前表示自己“不想再输了”,但结果证明他又一次输了,而且输的很彻底。
可能他心里就是有股气、有着一个过不去的坎,自己的人生被打乱,终归是因为两女站出来“污蔑”了自己,但从客观事实的角度来讲,这件事就是一场误会,让他生活变得不看的是网络舆论而不是两女。
为了出口恶气坚持两年确实不容易,网友们一方面觉得可惜,另一方面也觉得“诬告”本就应该重判,哪怕到了现在依旧有人觉得追风小叶才是对的,但其实我觉得这件事两女没有错、追风小叶也没有错。
真的要找一个罪人的话,那一定是那些口无遮拦的网络喷子,当初如果只把这件事当做是一场误会,追风小叶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如此大的影响,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偏偏这样的一个误会却闹的这么大,造成了经济损失也造成了精神伤害。
案件不大,但影响的却是一个人的一辈子,而且有些人在网络上也在不断诱导、煽动“女性诬告”的话题,我觉得这才是大问题,大家真的应该好好静下心看待事情了,如何定责还是要拿证据话说,您认为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