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沉稳的李姐,突然吐槽了起来。
她吐槽的对象,并不是别人,而是她的好姐妹邹芳芳。如今两人不再往来。
说起这事,李姐语气里透着惋惜:“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邹芳芳离异五年,一个人带孩子。头几年,她拼了命工作,白天在超市收银,晚上还接零活。
虽然辛苦,但也算健康。姐妹团出去吃饭,她总坚持AA。孩子上学缺钱,她宁可自己省几个月,也不向人开口。
可不知从何时起,邹芳芳变了。她开始周旋在不同男人之间。
最让李姐看不惯的,是邹芳芳那次从医院回来,居然把医药费单据群发给好几个男人,目的不言自明。
“又不是没手没脚,怎么就这样了?”李姐想不通。
小县城的离异妇女,到底有多缺钱?
缺的不只是钱,更是安全感
小县城,离异妇女的日子不好过。月收入普遍不高,除去生活必需,还要养孩子,每分钱都得掰着手指头计算。
但钱能算清,心里的惶恐算不清。
许多人一开始都像邹芳芳那样,咬牙硬撑。可久而久之,看着别人家都有个依靠,自己遇到事连个搭把手的人都没有,心里就慌了。
小县城是人情社会,一个女的独自带孩子,容易被指指点点。有些人顶得住,有些人顶不住。
邹芳芳们选择的路子,看似是有魅力,实则是慌了神后的病急乱投医。她们用男人的关注和钱财,填补内心的不安,证明自己还有人要。
这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安全感严重缺失后的过度补偿。
缺钱更缺认同,挣钱却遭轻视
另一个典型情况是王阿姨。
王阿姨离异后,在小学门口摆摊卖零食。她跟丈夫离婚后,自己带着女儿生活。
刚开始那段时间,她整天以泪洗面,后来振作起来。
她每天凌晨起床准备食材,风雨无阻地出摊。一个月挣的钱,勉强够母女俩生活。
但周围的人不这么看。亲戚说:“好歹找个正经工作,摆摊像什么样子。”以前的朋友疏远她,觉得她档次低了。甚至女儿开家长会,她都不敢去,怕给孩子丢人。
王阿姨缺钱吗?缺。但她更缺的是一份体面和认同。在小县城,人对人的评价很直接,看你做什么工作,挣多少钱,有没有关系背景。
一个离异妇女,没有正式工作,挣扎在社会底层,很难得到尊重。
她不是不努力,不是不能干。她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却还要承受异样的眼光。这种无形的压力,比缺钱更折磨人。
出路在哪里?
小县城的离异妇女,被困在现实与观念的双重夹击中。
她们需要钱,也需要尊严。需要独立,也需要归属。需要生存,也需要生活。
社会给她们的出路太少。正规就业岗位有限,创业扶持政策难以惠及,传统观念还如影随形。
于是有的成了邹芳芳,用非常手段获取资源和关注。有的成了王阿姨,埋头苦干却难获认可。
其实她们要的不多,一份足以温饱的收入,一个不被指指点点的环境,一个能让子女健康成长的氛围。
小县城的离异妇女们,在钱与尊严之间跋涉,每一步都不容易。她们需要的不是猎奇的眼光和道德的评判,而是多一份理解,多一条出路。
毕竟,谁不想活得体面些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