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时值隆冬,万物凋敝。
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也来到了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寒冬。
不久前,专案组诬陷毛岸英是彭德怀故意害死的,这让彭德怀大受刺激。
他精神恍惚,甚至出现了幻视幻听,此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可活了。
彭德怀并不畏惧死亡,只不过,他放不下的人太多了。
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里,彭德怀叫来了侄女彭梅魁,絮絮叨叨地说起了遗嘱。
彭德怀与侄子侄女们
因情绪不稳定,彭德怀一句话要重复好几次。
这其中,“景希珍”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最高。
彭德怀再三叮嘱侄女,把他的存款分三千块出来给景希珍。
他死后,彭梅魁也要经常去看景希珍,在生活上多帮帮他。
那么,景希珍到底是谁,能让弥留之际的彭德怀如此挂念?
成为彭老总的警卫员
1950年,在排山倒海的“抗美援朝”呼声下,几十万志愿军如滚滚铁流一般涌入朝鲜战场。
刚满20岁的景希珍,就是其中一员。
虽然年纪轻轻,但景希珍已经是一名作战经验丰富的战士了。
解放战争时期,他相继参加了解放太原、解放甘肃等战役,用敌人的鲜血为自己的成人礼加冕。
1949年,战火将歇,景希珍被调到国防部办公厅。
次年就去了朝鲜,担任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警卫员。
对于这份工作,景希珍没有多大把握。
但出乎意料的是,彭老总虽然看着一副惹不起的样子,但其实很好相处,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于是,在抗美援朝的硝烟里,20岁的景希珍,开始了与52岁彭德怀的相处之路。
危机丛生的朝鲜战场上,他们能把后背交付给彼此。
数不清的轰炸里,经常能看到灰头土脸的景希珍拉着彭德怀四处躲避的身影。
景希珍第一次当警卫员,确是专业又细心。无论情况多么危急,景希珍都从未离开过彭德怀半步。
有好几次,他都险之又险地把彭德怀从生死一线中拉回来。
彭德怀多次感慨,要不是景希珍保护他,他早就去见马克思了。
经历了几次生死考验,彭德怀对景希珍更加信任、依赖。
对彭德怀来说,景希珍成了身边不可或缺的人。
而对景希珍来说,在彭德怀身边工作,让他见识到了一位为国为民,心系群众的共产党员是怎样的。
景希珍曾见过彭老总为熟睡的士兵盖被子、毛毯,见过彭老总在四面漏水的指挥所里办公。
也见过彭老总亲临海防边防,检查战备、训练等情况,为国家的安全建设呕心沥血。
每看过一次,景希珍对彭老总的敬佩就多一分。
而更让他感动的是,彭老总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装着很多天下事,却还是不忘关心他。
1954年,景希珍的父亲来北京看儿子,景希珍就把他安顿在了招待所。
彭德怀得知后,问景希珍:“你父亲来了?”
景希珍“嗯”了一声。
彭德怀脸色有点沉,看着不太高兴:“怎么不接他进来?”
彭老总说的“进来”,就是进他们居住的中南海。
景希珍有些不明所以:“接他进来干啥?”
彭德怀一脸的恨铁不成钢:“干啥?他不是来看儿子吗?他儿子不是在这儿工作吗?他儿子能在这儿工作,他就不能来这儿?谁规定的?”
景希珍没想到彭德怀能说出这样一番话。他嗫嚅着回答:“没谁规定,我想,他是农村来的……”
这下可点了炸药包了,彭德怀重重地哼了一声:“你是哪里来的?你知道我是哪里来的?我们不都是农村来的?过去不都是种田人?”
彭德怀说到这里,冒火的语气缓和了一点:“我们是农民养大的,没有农民,我们怎能来这!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儿见见农民?何况他是你老子!”
说完,彭德怀让景希珍立马把老人家接过来。
当天晚上,彭德怀就和夫人、侄女亲自接待了景希珍的父亲。
席间,彭德怀还连连给景希珍的父亲敬酒。
一位国防部长,一名普通农民,在饭桌上把酒言欢,从院子里的柿子树,聊到栅栏里的大肥猪,说着说着就哈哈大笑。
分别时,景希珍的父亲红光满面,再三叮嘱景希珍:
“小子,尽心尽意保护着他,千万出不得差错呵!”
景希珍当然满口答应,接下来的风雨里,他用自己的一切,践行这个承诺……
风雨中的不离不弃
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的处境急转直下。
作为一名警卫员,景希珍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陪在彭德怀身边。
彭德怀要种地,景希珍就和彭德怀一起开荒。
彭德怀要养鱼种藕,他就组织其他的警卫人员,一起吭哧吭哧地挖小水塘,把水塘挖得更深一些。
彭德怀种的庄稼成熟了,他就和彭德怀一起蹲在田间地头赶麻雀,不让麻雀偷嘴。
有时候,彭德怀心血来潮,两人就去坐公交车,去赶集。
那段时间,党内的讨伐让彭德怀心情苦闷。在吴家花园里的种地生活,给了这位失意元帅不少的安慰。
可以说,这时候的彭德怀,已经把景希珍当成了相互陪伴,相互扶持的家人。
1965年,彭德怀被调到四川,他不想让景希珍跟着自己去吃苦,就让景希珍留在北京。
岂料,景希珍拒绝了:“彭老总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彭德怀拗不过景希珍,只好带着他一起去了四川。
此时,彭德怀的处境依然没有变好。
但好在,还有以景希珍为首的警卫人员们陪着他、保护他,这也算一种慰藉。
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在见证了彭德怀的辉煌和低谷之后,在陪着彭德怀走过了十六年的风霜雨雪之后,景希珍也即将退场。
1966年,彭德怀情况更加糟糕。景希珍一个无权无势的警卫员根本无法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彭德怀被带走。
此后,景希珍想方设法地打听彭德怀的消息,却没有丝毫回应。
他能做的,只有默默祈祷彭老总福大命大,平安无事。
另一边,身陷囹圄的彭德怀,也时不时想起那个陪了他十六年的警卫员。
弥留之际,他还在黯然神伤,遗憾着不能和景希珍见最后一面。
既然不能见面,那就给他留点东西吧。
彭德怀叫来了侄女,一字一顿地说起了遗嘱。他说,自己死后,如果能拿到存款,就给景希珍三千元。
他还说,景希珍孩子多,夫妻俩忙不过来,一定要多去看看他们,在生活上予以照顾。
生命的最后时刻,彭老总还在担心景希珍的生活。
1974年11月29日,彭老总孤独地离世了,景希珍收到这个噩耗心痛不已,当即就痛哭失声。
为了给彭老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景希珍把悲痛和哀思都折射到了为彭德怀整理回忆录和资料这件事上。
他先后写了两本书,讲述他跟在彭德怀身边的日子,方便世人更好地了解这位铁血元帅。
彭德怀纪念馆,也是景希珍参与筹建的。
景希珍离世前,留给儿子的遗嘱之一,就是继续整理传承彭德怀元帅的回忆录和资料。
并肩作战、相互陪伴的两人,临终前想的都是对方,这是怎样一种感天动地的革命情谊啊!
2010年7月7日,景希珍与世长辞。
在另一个世界,他和彭老总,或许已经开始了一段新的故事。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网 《彭德怀生前警卫参谋景希珍北京逝世 享年80岁(图)》
2.景希珍-《在彭总身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