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儿的秋意,总是裹着一股甜香。这既不是李汝珍故居桂花香的清浅,也不是新民路“秋栗香”店铺里糖炒栗子的醇厚,而是“曹家月饼”在烤炉里慢慢舒展的油润香气。那香气飘了近三百余年,成了古镇人中秋记忆里最鲜活的注脚。
曹家月饼的讲究,藏在老手艺的细节里。不像如今流水线生产的月饼那般精致规整,它带着手作的温厚:油皮要揉得筋道,裹上猪油和面粉制成的油酥,反复折叠擀卷,才能烤出层层分明的酥皮,咬上一口簌簌掉渣,却不沾衣;馅料是青丝、红绿丝,冰糖得敲成碎粒,入口能尝到脆爽的颗粒感,再混上磨得细腻的芝麻、花生,满是老味道的扎实。
追溯源头,曹家月饼始于1736年,由从山东迁至板浦的曹家祖先创立,传承至今已经280多年,现已是庆丰糕点的第9代传人曹俊成在经营。
天下共明月,中秋话月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农历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古镇板浦人习惯称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八月节,古镇人有一种浓浓的月饼情结。
八月的传统中秋节,是个大节气。这时候,天气不冷不热,各式各样的水果,如石榴、苹果、香蕉、梨子等全都上市。
我们这个古镇,有一个旧的习俗,过中秋,除了有上述的各类水果之外,家家户户都要买些曹家月饼应应景。中秋吃上一口,曹家月饼才算过节,每到中秋,曹家店铺前总是排着一个“长队”,其月饼供不应求。
曹家月饼以传统口味为主,如豆沙、五仁、桂花等,内馅偏甜,既是老一辈人喜爱的味道。也让年轻人尝出了时光沉淀的醇厚。
其苏式月饼最外层到最里面的馅心清晰分明,薄如翼,片片揭,蹦蹦脆,口感酥松,风味独特。
古镇人中秋节,吃老字号曹家月饼已成为时尚矣。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当三秋之半,皎洁的一轮圆月冉冉升起,将清辉洒遍人间。古镇人们便迎来了传统佳节-----中秋节。
就在这夜凉如水,月光在天的中秋之夜,忙碌了一年的古镇人家,终于可以怀着丰收的喜悦心情,团聚在一起,安安静静地赏月,吃曹家月饼,喝些自家酿的桂花酒,同叙天伦之乐。
几杯桂花酒下肚,风雅之人,难免会高声吟咏上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回古镇板浦观光、探亲的海外华侨常购买曹家月饼,带回去分赠亲朋好友品尝,共温眷念故乡之情。由此可见,曹家月饼在民间习俗中显得格外的要紧。
末了,我还想再闲聊几句。
曹家除了月饼出名,而且“曹家云片糕”也同样闻名遐迩。
早在几年前,我就写出了《曹家云片糕》一文,并有幸被编辑赏识,刊登在杂志《民间大观》。几年后的今天,我又着手写了《曹家月饼》,两篇合并的话,可称为姊妹篇。
也许有人看了这篇文章后,会质疑我,夸大其词,其实不然,君若不信,请来古镇不妨一试。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