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后盼儿养老,现实总比期待凉半截。老辈人常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理儿传了几百年。
![]()
和谐巷老李头,从前总拍胸脯:“俩儿子,老了不愁。
”如今他七十多,俩儿子一个北京,一个深圳,一年回不了三趟。电话打通,那边总说“忙”“赶项目”,话没说两句就挂。老李蹲院里瞅老槐树,想起儿子小时候趴他腿上背唐诗。
现在满屋子就他和老伴,锅碗瓢盆响得都孤单。
不是儿子不孝顺,是当儿子的,角色实在太多了。要当丈夫,陪媳妇逛超市、带娃打疫苗;要当职工,加班写方案、出差跑客户。
![]()
农村张婶更愁,儿子考到省城当公务员,她说“离得远,端碗热饭都难”。城里王伯也叹气,儿子娶了外地媳妇,小两口房贷压身,哪顾得上两头老人?有数据说,父母对儿子养老的期待,能实现两成就算烧高香。
为啥?儿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是社会人、职场人、小家庭顶梁柱。纪伯伦写过:“孩子借你来到世界,却不为你而来。
”这道理,好多父母到老才懂——儿子的人生,不该全绑在“尽孝”俩字上。我同学送独子去当兵,亲戚直摇头:“就一个娃,跑那么远?”他说:“儿子保家卫国,国家稳了,咱家才稳当。
”后来儿子转业落户上海,他逢人就笑:“娃有出息,比守跟前强。”现在好多老人学聪明了,自己交社保、存养老钱,实在动不了就请保姆。
![]()
病了也不跟儿子说,怕娃请假扣钱、路上着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硬把“养儿防老”当铁律,只会闹得两头委屈。
儿子是血脉,更是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梦要追、路要走。老话说“强扭的瓜不甜”,非让儿子放下一切守着,他难,你也累。
未来养老,光靠儿子不行,得靠社保、靠社区、靠自己提前打算。那些把儿子培养成“社会人”的父母,反而活得更自在。毕竟,儿子过得好,父母才能真安心;社会稳了,小家庭才稳当。
您说,这“养儿防老”的老理儿,是不是该添点新滋味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