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芳初次来咨询室的时候,是由她母亲领着的。她瘦瘦小小的个子,充满稚气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异常文弱。在她母亲介绍情况时,她一直静静地坐在沙发的角落,埋头玩弄上衣的拉链。而当咨询室只剩我俩时,她显得更紧张。于是,我只好随意询问一些初次访谈的问题。未等我说完,她就耷拉着肩膀,呜咽起来。我默默等待她平静下来,心想,她一定是遇到非同寻常的事件触发了。望着她柔弱的身体因抽泣而不停颤抖,我甚至涌出一股保护、照顾她的冲动,但我克制着,不让自己被她的处境所牵制。
好一会儿,终于听到她伤心地说道:“刘老师,我完了。爸妈要离异,他们不要我了。我怎么办啊?”
她悲伤的眼神,是那么的无助和迷惘。我叹息着,递过纸巾,“不,你很可爱。不仅是好学生,也是个乖孩子。父母怎么会不要你呢。究竟怎么回事,跟我详细说说,好吗?”
望着我真诚的眼神,她断断续续讲起来。
我了解到,近年来,阿芳父母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感情却日渐淡漠。近半年来,家庭矛盾逐渐升级,已经走到了离异这一步。现在,正闹财产分割和阿芳的监护权。可怜阿芳小心翼翼地生活,刻苦学习以博取父母欢心,终究阻挡不了家庭的破裂。面对这一创伤事件,她心中那种慌乱、无措,更与谁人说?而压抑太久的情绪,也使她形成了许多扭曲的想法。如:父母离异,就意味着爸妈不要自己了,离异是我造成的,爸妈离异,我需要在父亲和母亲之间进行选择等等。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修正她扭曲的认知模式,她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过于偏激、不太客观的想法,逐渐学会了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心境也随之开阔明朗起来。
我对阿芳的父母进行了家庭指导,当他们听了我关于阿芳的情况后,都非常惊讶、内疚。她的母亲更是哭出声来。我建议他们当阿芳在家的时候,不要互相诋毁、谩骂。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或者为争取孩子的监护权,而在阿芳面前讨好,并借此贬损夫妻中的另一方。究竟跟谁生活,让孩子自己来决定,自己做出选择。此外,每天尽量腾出时间,跟阿芳谈心,坦诚告诉她,父母为何离异,并表示即使离异仍然关心她、爱她。
不久之后,阿芳母亲告诉我,她不仅和阿芳能坦诚相待、关系更近了,而且他们夫妻关系也因为增进交流与沟通,变得友好起来。
在离开咨询室的时候,我注意到阿芳胸前挂着一块心形玉佩。她坦然告诉我玉佩是爸爸送给她作留念的。虽然她选择了和妈妈在一起,但并不觉得失去了爸爸的爱。“我们隔一星期,见一次面。”她平静甚至有点骄傲地说。
我希望离异父母能有所启发。对孩子而言,父母离异,不啻平地惊雷。若处理不当,可能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内心压力,造成长久的心理创伤。父母与子女应多些交流,多些沟通,多些倾听,使孩子能逐渐接受、适应生活的变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