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就预判成都地铁诬告偷拍案(以下代称追风小叶案)不会有什么奇迹发生,果然今天9.11二审宣判结果出来了——。
这起持续两年、经过多次调解、最终完成二审的地铁诬告偷拍案,其判决结果也算是尘埃落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结果,从法律层面上讲,似乎已经无懈可击。法院的核心认定在于,罗、曾二女子的质疑是基于一定事实基础,也就是追风小叶的鞋面反光,其行为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诬告陷害”或“诽谤侮辱”。
然而,这整起事件却并没有平息舆论,反而引发了更大的质疑和乐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公平”,因为法律的技术判断与公众的公平体感之间出现了显著落差。因为一起在公共场合的严重指控,难道仅仅在警务室道个歉就足够了吗?所谓的先后3次道歉,诚意又在哪里?
我们要讨论这个,就必须区分“法律无责”与“道德有亏”。法院的判决固然是解决了“是否违法”的问题,但并未完全消弭事件中“是否得当”的道德争议。罗、曾女子的行为即便不构成违法,但其处理方式无疑存在着重大过失。
想想看,在公共场合,仅因“鞋面反光”这一极易引起误会的常见现象,就直接使用手机拍照放大查看并由此指控、引发争执,这种方式本身就带有极强的侵入性和指控性,极易将对方置于百口莫辩的尴尬境地。
还有就是后果承担方面极为不匹配。指控者的一次有意无意的误判,被指控者追风小叶付出的却是长达两年的维权奔波、社会声誉的严重受损、甚至职业发展的中断,人生就此发生剧变。
而指控者方面,最大的代价似乎就是3次道歉,谁也不知道这俩女的叫什么名长什么样。这种双方代价的极端不对等,才是公众情绪的核心痛点。
法院认为,纠纷发生后,罗某某、曾某某向何某某当面道歉、公开道歉、当庭道歉,与二人行为给何某某造成的影响基本相当。
我就不明白了,什么叫“影响基本相当”?这不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吗?所谓“3次道歉”,真要基本相当,难道不是在于是否真正修复了造成的伤害吗?
我们看下所谓的第一次道歉,在警务室。这明显属于事发后的即时补救,但在追风小叶已经感到羞辱和愤怒的情绪下,这种口头道歉无疑显得轻描淡写,难以抚平其创伤。即便承诺支付打车费用也无济于事,谁也不差那点打车钱,不蒸馒头争口气。
再说了,地铁上多少人,警务室才多少人?光是公安和地铁工作人员知道他没偷拍,顶什么用呢?当时地铁上其他人呢?所谓当场道歉看上去解决了“事件”本身,但远未解决对“个人”造成的深远影响。
第二次所谓道歉,即去年5.30在封面新闻发的《事件情况说明》,那么问题来了,连年份都能写错的一个说明,到底存在多少严肃性和诚意?明显更像是一种应诉策略下的“规定动作”,而非充满愧疚的主动忏悔。
第三次所谓道歉,在二审现场当庭起立鞠躬,这是最具仪式感的一次,但在法庭这个特定场合下,能存在多少情感分量?难免会让外界怀疑是否是源于法律压力,而非纯粹的道德驱动。而且从结果来看,俩女方可谓是大获全胜,这鞠个躬算得了什么?只怕还没她们伸个懒腰累。
让法律的归法律、让道德的归道德。法院依法判决不侵权,或许并无不当。但社会舆论对此案的高度关注,恰恰是在呼吁一种超越法律底线、更高标准的公共行为准则和道德担当。不过你再看报道里的内容,还是会觉得幽默:
根据查明的事实,罗某某、曾某某在车厢内对何某某鞋面闪光提出质疑,但没有证据显示二人以有损人格尊严的言语对何某某进行贬损;周围乘客有注意到纠纷发生,但没有证据显示有乘客对何某某进行指责或贬损。在站台期间,罗某某、曾某某向值班站长及公安民警陈述纠纷情况,未向行人讲述纠纷发生的原因或经过,路经行人没有驻足、围观或打听,也没有证据表明罗某某、曾某某、同车乘客或其他第三方将纠纷照片或视频发送给他人或扩散至网络。
连续三个“没有证据”,监控缺失什么的咱都懒得说了,反正一问就是没有证据。
关于罗某某、曾某某的行为是否造成何某某社会评价降低的损害后果的问题。何某某在公共场合被罗某某、曾某某质疑鞋内可能有摄像设备,确会对其自尊感受造成负面影响,但从法律层面认定是否构成对一般人格权的侵害,并不仅限于当事人的主观感受,还应从客观角度审查在通常社会范围内其尊严是否被贬损。本案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罗某某、曾某某的行为造成了何某某社会评价的降低。
追风小叶的社会评价有没有降低,这个不由法院来判断,但凡会上网,就知道在某书某瓣某博,他已经被冲得体无完肤了。即便是支持他的网友,也不免会把他当成一个悲情角色和符号来看待。他再也回不到以前那种普通人的状态了,这难道不算社会评价降低吗?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追风小叶之所以这么执着,其实也是在给其他被诬告者一个警醒——就是即便像他这样的完美受害者,也不得不经历800多天的艰难维权,期间六七次调解最长的一次竟然长达13个小时,熬鹰都没这么熬的。
有人质疑他维权过度,还指责他是为了流量搞直播带货,这也是在苛求白莲花。维权这两年原本稳定的工作都丢了,之前的女友也分手了,找其他的工作要问职场为啥存在空窗期,只能明说在维权,那些公司顾虑影响自然就没下文了。
如果维权就注定要清贫到一无所有,那今后谁还有勇气为自己发声呢?不就是妥协退让的太多,所以才有了一堆和稀泥的糊涂账吗?
未来这种代价不对等的操作,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是一种,互殴是另一种。反正经此一役,明眼人都知道,温和路线彻底不存在了。
(全文完)
关注小号防失联
为了保持正常接收推文
还望大家能够将“少爷写春秋”设为星标
并多多点亮右下角“在看”
拜托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