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老年人行房最晚到多大年龄?或许很多人想错了!

0
分享至

还记得那天在老年大学茶歇时间,张大爷和几位老朋友聊起了养生的话题。大家聊着聊着,话题不知不觉绕到了“夫妻生活”上,张大爷悄悄问了句:“咱们这个年纪,还能不能行房?”大家一时间都哈哈一笑,可谁心里没有个小问号呢?有的人觉得,老了就该“忌口”;另一拨人却说,只要身体行,就别自我设限。到底啥是“老年人行房最晚的年龄”?其实,这个问题比你想得复杂,也简单。你或许会发现,真正影响“行不行”的,根本不是数字。

很多人年过六十以后,总觉得夫妻生活是“年轻人的专利”,怕伤身体、怕儿女说三道四,渐渐的,连提都不提。可不少专家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今天咱们就把这件很多人都想错了的事儿,掰开揉碎聊一聊。到底老年人行房有没有个“截止线”?身体不同,标准一样吗?两个人过好晚年还需不需要“那点儿事儿”?



耐下性子看看,也许你会发现,自己一直被“年龄”绊住了手脚。

“老了还行房会伤身”?医生有话说

医院门诊不少中老年人,都带着不好意思的表情来咨询这个问题。

其实在权威医学指南里,“老年人行房最晚到多大年龄”根本没有一个绝对数字。像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副主任医师李渝就说:“只要夫妻双方身体健康,没有严重的慢病并发症,年纪不是障碍。性生活的需求,更多取决于身体状态和个人意愿。”

39健康网和有来医生的健康专家也都给出了相似结论:性生活没有“法定退休线”。是真的没有一个界限,比如“过了70不能再同房”,并不存在这种说法。60岁以后,很多人确实因为身体机能下降,性生活频率减少。但这不是医学强制,更不是必须。影响老年人行房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问题等慢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心里压力。如果长期患有高血压、严重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医生通常会建议适当减少甚至暂停夫妻生活,以免出现意外。但这并不是按年龄一刀切,而是看身体条件。

老年人行房到底好不好?关键看安全前提+自我感受。专家还提醒,性生活有助于身心健康,包括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促进夫妻感情,对很多老年人是一种“快乐催化剂”。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些情况需要多留意

严重慢性疾病(比如严重心衰、肾衰、脑卒中恢复期等)不建议过性生活。

近期手术后、急性病发作期,不建议。

精神压力大、身体极度虚弱,也应关照个人实际,不要“强行”追赶。

如果只是单纯年纪大,身体没有大问题,其实不必自我吓唬。不少权威医生都说:想和老伴亲热,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没问题。

坚持适度性生活,身体可能出现这3种变化

很多人觉得人老了,最应该“断绝念想”,可科学研究结果刚好相反。合理、适度的性生活,对于维持健康有不少好处。

情绪更平稳

上海某大型老年人健康调查发现:65岁以上有规律性生活的老人,焦虑、抑郁指数比无性生活者低15%-26%。

原因很简单,亲密接触可以缓解孤独、提升内啡肽水平,整个人更容易心情舒畅。



免疫力或会提升

研究显示,有规律生活的老人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8%-19%,患感冒/感染的概率更低。

原理在于,适度性生活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状态,整体生理机能更“年轻”。

夫妻感情更密切

很多老伴吵闹、心情烦躁,说到底,是缺少了陪伴和“亲近感”。有调查显示:性生活满意度高的老年夫妻,生活幸福感比一般老人高出20%以上。家庭关系更和睦,晚景也更加温馨。

当然,有些朋友遇上身体小毛病,担心性生活变成“健康威胁”。其实要知道,只要行动前心里有底,身体允许,就是一种保健的方式。行房过程中身体不适、气喘、胸闷,立刻停下来,第一时间就医排查。不要硬撑、拼体力,所有以“愉快、舒适”为主。



想健康行房,这3招帮你规避风险

不少老年人都会询问:怎样做才能安全又自在?其实只要抓住几个原则,完全可以实现晚年优质生活。

主动查体,做到心里有数

每年至少做一次心脑血管、内分泌和前列腺等综合健康体检。

血压长时间维持在140/90mmHg以上,心绞痛、心音杂音、心律慢等问题的朋友,需要提前和医生沟通。

节奏慢一点,身体有不适及时停止

不建议“激烈运动”,更不要带着压力完成“任务”。

可以选择平缓、温和的姿势,过程中多沟通。行房时若出现头晕、胸痛、恶心或者呼吸困难,要停下来,休息或就医。



注意卫生和安抚心情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日常私处清洁很重要。性生活时建议双方都做一下清洁,避免感染。

遇事有疑虑,夫妻双方多沟通。不要羞于提问,医生其实很习惯面对这样的问题。心理压力小了,享受生活也更自如。

人老心不老,行房与年龄关系没那么绝对,只要身体允许、自己也愿意,完全可以顺其自然。

健康其实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也在每一次和老伴的温情时光中。关于“老年人行房最晚到多大年龄”,没有一刀切的答案,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对生活的方式。身体有疑问,可以及时就医咨询,不必自我设限、更不用过分担心外界声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好闺蜜!迪亚兹晒与孙颖莎头对头照片,配文:澳门冠军,明年见

好闺蜜!迪亚兹晒与孙颖莎头对头照片,配文:澳门冠军,明年见

十点街球体育
2025-09-15 20:10:57
上海200万女性不结婚的真相:不是不想嫁,而是两件事导致太难嫁

上海200万女性不结婚的真相:不是不想嫁,而是两件事导致太难嫁

诗词中国
2025-09-15 16:23:39
罗马诺:穆里尼奥渴望重新执教,但这和国米无关

罗马诺:穆里尼奥渴望重新执教,但这和国米无关

懂球帝
2025-09-15 23:03:25
比身材比钻戒!55岁桑切斯同框31岁乔治娜,两个大嘴女人疯狂斗法

比身材比钻戒!55岁桑切斯同框31岁乔治娜,两个大嘴女人疯狂斗法

照见古今
2025-09-15 19:58:34
萨默尔:若德国队因土超拒绝萨内,那C罗也不能代表葡萄牙了

萨默尔:若德国队因土超拒绝萨内,那C罗也不能代表葡萄牙了

雷速体育
2025-09-15 21:13:12
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九三阅兵后,局势已被改写

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九三阅兵后,局势已被改写

来科点谱
2025-09-09 09:06:46
汪小菲赢麻了!万万没想到!麻六记赠送的糖葫芦都是现串现蘸的!

汪小菲赢麻了!万万没想到!麻六记赠送的糖葫芦都是现串现蘸的!

小娱乐悠悠
2025-09-14 12:30:28
里程碑,延边龙鼎36岁后卫金泰延完成职业生涯第300次出场

里程碑,延边龙鼎36岁后卫金泰延完成职业生涯第300次出场

懂球帝
2025-09-15 13:23:17
武大校花陈怡,嫁黑人丈夫却被迫轮流接客,父亲解救失败后自缢

武大校花陈怡,嫁黑人丈夫却被迫轮流接客,父亲解救失败后自缢

谈史论天地
2025-07-24 19:10:03
刺激!iPhone17ProMax 刚开卖就降价,科技界炸了锅!

刺激!iPhone17ProMax 刚开卖就降价,科技界炸了锅!

科技堡垒
2025-09-13 10:41:11
独家丨亚马逊云大中华区或将裁员,比例约为30%

独家丨亚马逊云大中华区或将裁员,比例约为30%

雷峰网
2025-09-15 08:23:50
王曼昱丢冠发声!拒绝圆滑世故很直接,林诗栋为王皓撇清输球责任

王曼昱丢冠发声!拒绝圆滑世故很直接,林诗栋为王皓撇清输球责任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迷
2025-09-15 17:35:37
柯文哲案维持以“7000万元新台币交保”

柯文哲案维持以“7000万元新台币交保”

参考消息
2025-09-15 21:38:05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归史
2025-09-09 10:14:27
罗永浩称华与华老板已道歉,但西贝贾老板道歉也来不及了

罗永浩称华与华老板已道歉,但西贝贾老板道歉也来不及了

潇湘晨报
2025-09-15 13:57:43
“小电驴”新国标落地两周:新旧车都在涨价,旧车“不愁卖”,新车还没铺货

“小电驴”新国标落地两周:新旧车都在涨价,旧车“不愁卖”,新车还没铺货

红星资本局
2025-09-15 17:54:12
男子4X200自接中国队创造亚洲纪录

男子4X200自接中国队创造亚洲纪录

大眼瞄世界
2025-08-02 09:44:51
普通人活到80岁的概率是多少?10%、 30%还是50%,或者更高?

普通人活到80岁的概率是多少?10%、 30%还是50%,或者更高?

暖心人社
2025-08-09 22:31:41
中央督查组要求山西,严格落实煤炭总量控制!

中央督查组要求山西,严格落实煤炭总量控制!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5-09-15 16:15:41
瑶瑶好友发长文:瑶瑶给“金毛”洗内裤伺候孩子,要钱就给瑶瑶急

瑶瑶好友发长文:瑶瑶给“金毛”洗内裤伺候孩子,要钱就给瑶瑶急

江山挥笔
2025-09-15 18:59:22
2025-09-15 23:27:00
深度报
深度报
一介草民,不平则鸣。
1940文章数 38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游客质疑上博"良渚大石凿"太精致:埋了5000年没腐蚀

头条要闻

游客质疑上博"良渚大石凿"太精致:埋了5000年没腐蚀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教育
游戏
健康
家居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成绩焦虑的背后,是父母的虚荣心

LPL季后赛:还是不行!BLG五局击败TES,拿到全球总决赛门票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家居要闻

典雅大气 舒适中带童趣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