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建县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为全省18个古县之一,素有“赣地名府、抚郡望县”之称。宋元明清时期,建昌军治所、建昌路治所、建昌府府治先后设于此。明代,还成为益亲王封藩之地。南北朝以来,赞颂南城麻姑山、从姑山、麻源三谷、盱江等自然景观、风物,及其深厚人文底蕴的诗词不胜枚举。其中以下几首最具代表性,它们展示的“南城风韵”,是南城历史上独有的鼎盛气象。
自古南城天下稀
“自古南城天下稀”,这是元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虞集对南城的评价。虞集(1272年—1348年),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崇仁县人,祖籍四川仁寿。其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虞集自幼聪颖,博览群书,曾受业于吴澄。入元后,曾任翰林编修、国子监祭酒等职;晚年告归崇仁,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等。他为南城聂子述作了一首题为《空山歌》的诗,诗云:
高空之山聂公宅,稚川作图才数尺。
秋天薄云千仞表,春雨乔林百年物。
忆昔侍郎镇成都,将佐盈庭宾客趋。
锦官城外笳鼓发,驷马桥边高盖车。
先庐旧在小东郭,丞相祠前同寂寞。
严公同访杜陵家,退之亦到淮西幕。
峨眉嵯峨久不归,江水娱人秋日晖。
坐看蓬莱变桑海,自古南城天下稀。
公子亲迎陈氏馆,我初至抚犹弱冠。
看君挥翰甚风流,岂想重逢鬓毛换。
君言中间一再来,数见先公胸次开。
莺花风雨必求友,水竹园林持酒杯。
嗟予晚岁始能退,宁有文章惊海内。
平生不受简书畏,故家高致君应最。
图中山色积翠浓,虽欲舍子将焉从。
蜀人相如最能赋,行倚山木歌高空。
聂子述,字善之,号定斋,出生于建昌军南城县。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考中进士,宁宗开禧年间担任瑞金县知县,后来不断升迁,最终官至吏部侍郎,故诗中称聂子述为侍郎。聂子述在其宦海生涯中,曾在嘉定十二年(1219年)出任四川制置使,兼任成都府知府。
诗中除了聂子述,还提及稚川,即东晋著名的道士、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提及的丞相祠,指成都的武侯祠,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提及的杜陵,即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之陵墓;提及的退之,即唐代杰出文学家韩愈;提及的相如,即西汉著名辞赋家、“汉赋四大家”之一的司马相如。
聂子述居住在南城县城南部的高空山,而县城之西则是著名的麻姑山,也是葛洪炼丹的地方。诗的开篇交代了聂子述的居住地和麻姑山,接着回忆聂子述为官成都时的情景,并由此想到自己本是成都人(仁寿离成都不远)。至此,作者从麻姑山的传说引发感慨,由衷赞叹“自古南城天下稀”;再写两人的友谊,想到自己初到崇仁时还是弱冠之年,而今却“鬓毛换”,而这情谊历久弥坚,要“行倚山木歌高空”。
直将吹放小西天
“直将吹放小西天”,这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对南城的评价。紫柏真可(1543年—1603年),字达观,吴江(今苏州)人。俗姓沈,中年后改名为真可,门人称为尊者。他与明代思想家罗汝芳的弟子汤显祖交谊甚深,多有往来。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春节,达观与汤显祖来到从姑山祭奠罗汝芳,并写下多首与罗汝芳和南城相关的诗,有《紫柏尊者全集》传世。他写过一首题为《偶成》的诗,诗云:
建昌山水胜临川,纵使王维画不全。
风大观成君试看,直将吹放小西天。
这首诗赞美建昌府的山水之美,作者把建昌山水与王维笔下的山水画相提并论,极言纵使王维亲临,也画不全这方风景,表达了对南城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擅长山水画,被誉为“诗佛”。诗中最后一句“直将吹放小西天”,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还再次表达对南城山水的赞美之情。小西天,为佛教术语,指极乐世界的一个部分,常用来形容极美的地方。或许在作者看来,除了“小西天”外,这世间断无更美的词来展现南城风景之美,这亦体现了作者作为僧人的身份认同。
行人虚说小南京
“行人虚说小南京”,这是清代诗人陆葇对南城的评价。陆葇(1630年—1699年),字义山,号雅坪,嘉兴府平湖县(今浙江平湖)人,以国子生高等授中书舍人。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管理内秘书院典籍。康熙十七年(1678年)再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编修,参与编撰《明史》,命入直南书房。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召试翰詹诸臣于丰泽园,赋《理学真伪论》,康熙亲置第一,称“连试诗文,无出汝右者。”屡获升迁,直至内阁学士,一年后归乡,著有《雅坪集》。其诗作《建昌桥上步月》即是对南城的咏赞,诗云:
旧时月照淮安桂,此日烟迷细柳营。
一带盱江歌舞歇,行人虚说小南京。
诗中用了一些意象、典故和地名。“淮安桂”中的淮安,指今江苏省淮安市,是古时繁华之地。桂,指桂花,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细柳营,典故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指汉代名将周亚夫驻扎的军营,以纪律严明著称。此处借指建昌桥附近的军营;南京,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之称,是繁华之所在。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在建昌城(南城县城)内桥上所见景象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变化。作者生活在明末清初,南城县城既是建昌府城,也是益藩王城,在明代自是繁华无比。明清时期,因“建昌帮”药业繁荣,这里成为赣湘鄂货物交易枢纽,故商贸鼎盛,被人美称为“小南京”。时光流转,昔日繁华渐成云烟,只余零星遗迹散落人间。“虚说”二字,恰似一声轻叹,道尽今昔对比的无限怅惘。(揭方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