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8年,汉朝发生了一件大事!
汉文帝刘恒到达军营门口时,居然被门口的小兵拦住了,不让进!
这个把门的小兵居然说:“没有将军的命令,就算是皇帝来了也不能进。”
这一下,汉文帝身边的大臣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汉文帝自己也是尴尬到了极点。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一年,匈奴三万骑兵入侵上郡,另外三万骑兵入侵云中郡,抢走了汉朝大量人口和财物。
匈奴的骑兵斥候甚至一度到达了甘泉、长安一带。
汉文帝很快下令加强军备,调集部队,在长安外围做了充足的防备,其中一路兵马由河内太守周亚夫带领,就驻扎在细柳营。
为了体现自己对军队的重视,汉文帝亲自前往军营慰问士兵,鼓舞士气。
汉文帝到达霸上、棘门两个军营时,车驾都是畅行无阻地直接进入。
但是,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时,却被大门口的小兵拦住了。
打前站的使者先行到达,但是,进不去军营。
使者只能等着汉文帝亲自到场,结果,汉文帝到了之后,自报家门,结果还是不能进入。
最后,汉文帝只好派使者拿着皇帝的符节通报,经过周亚夫的许可后,汉文帝的车驾才得以进入细柳营。
进了军营之后,周亚夫还给汉文帝定了规矩:不允许车驾快跑,只能慢慢行进。
汉文帝到达周亚夫的营房后,周亚夫身穿盔甲,手持武器,对汉文帝拱手行礼,说:“臣身着盔甲不便行大礼,只能向陛下行军礼。”
汉文帝这才回礼,随后说明来意,慰问了周亚夫军营的士兵,然后离开了。
出了周亚夫军营大门后,汉文帝身边的大臣们一个个议论纷纷口吐芬芳,肯定没少说周亚夫的坏话,觉得他不懂规矩,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没有出门迎接皇帝等等,反正没什么好话。
但是,汉文帝并没有生气,反而对这些大臣说:“这你们就不懂了!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像霸上、棘门那些军营,简直就是小孩过家家,真要和匈奴人打起来,他们恐怕连反应都来不及,就被俘虏了。再看看周亚夫,这才是真正能打仗的将军。”
后来,过了一个多月,匈奴人主动退兵了。
汉文帝很欣赏周亚夫,于是把他提拔到京城担任中尉。
可以说,汉文帝对周亚夫还是非常认可的。
当然,汉文帝也是有格局、有度量的。
面对周亚夫的强硬态度,他能够沉得住气,毕竟是用人之际。
其实我们做领导,也可以从中明白:一个下属是不是有水平,跟他的脾气有一定相关性。
往往有能力的人,脾气都不会小。那些既好脾气又有能力的,往往是少数。
脾气越大,能力越强,这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
而作为领导,我们更要有宽阔的胸怀,去包容这样的下属。
所以说,《资治通鉴》真的是领导的教科书,字里行间都在告诉我们,如何作为领导,如何对待下属,如何面对不同类型的下属。
像周亚夫这样的下属,该重用就得重用。
汉文帝确实重用了周亚夫,给他升职,调到京师担任中尉,并统领北军,掌管京师的治安。
这既是升职,是重用。同时,也是把他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既便于监督,也是一种保护。
汉文帝这一手,对周亚夫来说是升职,但也是调职,将他调离军队,也是一种防范。
当然,这段故事中,周亚夫其实也很有问题。
皇帝的使者亮明身份,甚至皇帝亲自来了,他还在那儿装大头蒜。
说白了,就是装过头了,变通能力差,连表面的人情世故、表面文章都不屑于做,不善于做,可以说还有点故作高深的感觉。
你不能说他有问题,但这样的下属,领导心里还是有点犯怵的,不好驾驭呀。
对于用人之际的领导来说,这样的下属是得力干将,但是,对于平和时期的领导来说,这样的下属是大大的刺儿头呢!
你觉得是这样吗?
观看更多《资治通鉴》解读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点账号头像,进入主页可见)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