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当天的一声枪响,让特朗普的核心盟友查理·柯克从犹他山谷大学露天讲台的座椅上猛然跌落,当场身亡,现场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暗杀事件发生仅三小时后,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上密集发布多条动态。
他用“卓越”、“传奇”等词来形容这位刚刚陨落的政治伙伴,言辞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愤怒与哀痛。
他迅速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持续至9月14日傍晚六时。
要知道,通常只有总统级别的要人或全国性重大悲剧才能触发全国下半旗的仪式。
一个年仅31岁的政治活动家,为何能享有如此高规格的待遇?答案在于他在特朗普政治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虽然柯克并无正式政府职务,甚至连个头衔都没有,但在特朗普的政治布局中,他的影响力远超许多内阁成员。
作为保守派青年组织“美国转折点”的创立者,柯克掌控着一支强大的基层支持力量。
去年十二月,特朗普在亚利桑那州的一次大型集会上,面对数万听众说道:“这不是我个人的胜利,而是属于你们的胜利。”
他口中所指的“你们”,正是柯克及其背后的组织。
简单来说,特朗普能够赢得大量年轻选民的支持,柯克功不可没。
他在社交媒体拥有530万关注者,主持的播客每月吸引超过50万名听众,俨然是一位政治领域的网络红人,专门将特朗普的理念转化为年轻人易于接受的语言。
甚至白宫内部的一些年轻职员都是他的忠实粉丝,在得知噩耗后,情绪崩溃,当晚就自发组织了守夜祈祷,参加者之多几乎挤满了整条街道。
政界人士也高度关注这起事件,并注意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枪击发生的时间太过特殊。
就在中弹前几秒钟,一名学生正向柯克提问:“你知道过去十年美国发生了多少起大规模枪击案吗?”
他还和对方争辩了一句:“帮派冲突算不算?”
话音未落,枪声骤然响起。
这种戏剧性的巧合,正好印证了柯克数月前在节目中发出的警告:美国正在形成一种“暗杀文化”。
当时他举例提到的,正是特朗普两次险些遇刺的经历。
如今,他本人却成了自己预言的牺牲者。
凶手究竟是谁?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FBI局长帕特尔起初信誓旦旦地表示已锁定嫌疑人,但不久后,犹他州官员却出面澄清——那名被拘者已被释放,真正的凶手仍在逃。
从现场情况来看,枪手应是藏身于距离讲台140米外的屋顶,开枪后迅速逃离。
有目击者拍摄到模糊画面,显示有人在屋顶奔跑、趴下、开枪,随后匆忙撤离。
显然,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定点清除行动,目标明确,直指柯克本人。
现场有三千多人,枪手只开了一枪,之后立即撤离,完全没有制造无差别杀伤的意图。
因此,犹他州州长考克斯在事后明确将事件定性为“政治暗杀”。
他在记者会上表示:“这是我们州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也是整个国家的悲剧。”
但若将镜头转向民主党方面,反应则显得格外“微妙”。
加州州长虽第一时间谴责暴力,但措辞极为官方,仅以“谴责袭击、反对暴力”敷衍带过,明显缺乏诚意。
奥巴马也罕见发声,却并未明确表态,反而强调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凶手动机尚不明确,只表示先为死者祈祷。
包括拜登、哈里斯等人,也都对枪击事件表达了谴责,但如果深究“政治暴力”的根源,民主党恐怕难辞其咎。
毕竟,最敌视柯克这类极右翼人士的,正是左翼阵营。
更令人意外的是伊利诺伊州州长,他竟然将责任归咎于特朗普,指责其赦免国会山骚乱参与者助长了暴力氛围。
两党之间的积怨再次浮出水面,国会的争论场面也愈发激烈。
共和党议员提议为柯克举行默哀仪式,民主党却投下反对票。
双方唇枪舌剑,争执不下,最终众议院议长约翰逊不得不敲槌维持秩序。
归根结底,柯克之死只是撕开了美国政治分裂的一道裂缝。
表面上两党都在谴责暴力,实则暗中互相推诿,谁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
特朗普的反应最为激烈,这一点并不难理解。
去年七月,他在宾州险些遭遇枪击,子弹从耳边擦过,稍有偏差就可能丧命。
两个月后,又有人试图对他下手,所幸被特勤局及时阻止。
如今,自己的铁杆盟友又遭暗杀身亡,那种“下一个可能就是我”的恐惧感,很可能促使特朗普掀起新一轮针对民主党的政治风暴。
参考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