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的一对房地产富豪兄弟 —— 李晓平和李华,上演了一曲兄弟情。
上月25日,在香港上市的物业公司 —— 卓越商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卓越商企服务”)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卓越物业与关联方卓越置业达成了一项总价3.63亿元的资产抵债协议。
根据协议,卓越置业将旗下19项物业资产——包括写字楼、住宅、零售单位及停车位等,打包转让给卓越商企服务,这批分布在全国10个核心城市的资产,估值总额3.79亿元,其中包括18项待售物业和1处在建公寓项目。
这项交易,采用应收款项等额结算,无需支付现金,折后总价3.63亿元,预计最迟于2026年7月完成。
卓越商企服务2020年10月在香港上市,实控人是深圳的房地产开发商卓越置业的董事长李华,而李华的哥哥李晓平,又是卓越商企服务的董事长兼卓越置业的副董事长、总裁。
因此,这项资产交易,算是李晓平李华亲兄弟之间的一次互倒,更是李晓平李华兄弟在房地产寒冬时刻的又一次抱团取暖。
而上一次李氏兄弟之间的抱团取暖,发生在2024年5月。
当时,卓越商企服务同样是通过旗下的卓越物业与卓越置业订立框架协议。卓越物业以不超过人民币5.98亿元的代价,收购了卓越置业在深圳的10301个停车位。
由于深圳写字楼空置率高企,去年的这项交易,被媒体评论为卓越商企服务拿6个亿“豪赌”。
而这次的3.63亿元交易,对卓越商企服务而言,也可能并不是自认为的“优质资产”,更可能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理由有三:
一是亲兄弟之间的关联交易,可能存在估值不透明的风险,估值方法也可能存在较大的操纵空间;
二是卓业置业转让的这批资产中,还包括在建项目,需要持续投入资金才能完成开发,这不仅给卓越商企服务带来额外资金压力,而且卓越商企服务主业本是做轻资产的物业管理,现在却要承担房地产开发的重任,风险未知;
第三,这次接盘的所谓优质资产,实际上大多是待售物业和停车位。在当前商业地产市场空置率继续高企、销售低迷的环境下,流动性显然堪忧。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卓越商企服务,尽管上市已近5年,但当下业绩却已惨不忍睹。
最新中期财务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卓越商企服务实现营收20.15亿元,同比下降3.2%,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下降13.8%。 营收和利润双降,处境堪忧。
同时,物业增值服务收入仅为1.96亿元,同比更是暴跌43.7%,最赚钱和最被寄于厚望的业务也遭遇大幅收缩。
此外,在公司应收账款大幅增加6.2亿元的情况下,卓越商企服务现金流很可能已经恶化。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迹象是:卓越商企服务决定不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这是自公司上市以来首次不派中期股息,打破了自上市以来“稳健及高分红政策”的一贯预期,市场和投资者大感失望。
在股价表现方面,卓越商企服务早已面目全非。
上市近5年来,卓越商企服务市值大幅缩水,股价从最高的8.15港元一路下跌,一度跌破1港元大关,至今仍在1港元出头,市值已跌破15亿港元。
在增长乏力,盈利下滑,现金紧张的当下,卓越商企服务没有选择自救于水火,却向卓越置业慷慨施出援手,胜算几何? 【《孤山资本》出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