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在心衰的临床治疗中,常常有棘手的情况:病情较重的患者反复住院,而看似稳定的患者却可能悄无声息地发生死亡。如何破解这一困境?8月30日,ESC 2025大会HOT LINE 2专场中,VICTOR研究的发布为打破这一现状提供了证据支持。对此,我们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金玮教授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庆教授,围绕维立西呱在HFrEF患者全程管理中的价值共同进行探讨。
从关注住院到直击死亡,评估标尺随之倾斜
长期以来,降低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然而,随着“四联疗法”(GDMT)的普及,一个新挑战浮出水面:许多患者在临床上看似“稳定”,但其背后的死亡风险依然高悬。VICTOR研究正是直面这一“隐形风险”的关键探索。
金玮教授表示,如果说过去心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救火”——将患者从反复住院的泥潭中拉出;那么现在主战场已转变为“排雷”——精准清除那些已“上岸”的患者所面临的最危险、最隐蔽的残余心血管死亡风险。张庆教授也从临床视角印证了这一点,她指出,这些所谓的“稳定”患者,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依然很低,左心室仍然较大,也存在着多种心衰的合并症、并发症,仍有较高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VICTOR研究结果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维立西呱在降低心血管死亡这一“硬终点”上的显著获益。这一结果预示着对于稳定期HFrEF患者,评估新疗法的核心标尺,正从复合终点向更具分量的死亡终点倾斜。
![]()
图1. VICTORY研究心血管死亡终点
证据链形成:从“救急”到“长期守护”的一体两面
VICTORIA与VICTOR这两项研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维立西呱覆盖HFrEF全程管理价值的“一体两面”,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证据拼图。VICTORIA研究奠定了维立西呱在高危患者中的“救急”价值。金玮教授回顾,该研究纳入的是刚经历心衰加重事件的患者,他们容量负荷重、GDMT尚未优化,是反复住院的极高危人群。VICTORIA研究证实,维立西呱能有效降低其心衰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的复合风险。
![]()
图2. VICTORIA研究主要终点
张庆教授表示,VICTOR研究展现了维立西呱在降低死亡率上的潜力,让我们得以清晰观察到维立西呱的“长期守护”价值。在19.7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内,维立西呱组观察到心血管死亡、心脏性猝死、心衰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风险的下降。
![]()
图3. VICTOR研究死亡率终点
![]()
图4 VICTOR研究死亡类型分析
从VICTORIA的“救急”到VICTOR的“长期守护”,再结合VICTORY汇总分析结果,这条完整的证据链给予了临床医生前所未有的信心。两位专家一致认为,维立西呱已被证实为能够在接受“四联疗法”保护的HFrEF患者基础上,进一步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药物。
开启五联时代:独特机制开启个体化治疗新篇章
维立西呱为何能在强大的“四联疗法”之上实现获益叠加?答案在于其独特且互补的作用机制。两位专家均指出,目前的“四联疗法”主要针对神经内分泌和代谢通路。而维立西呱作为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 sGC )刺激剂,作用于全新的NO-sGC-cGMP信号通路。这一通路不仅能舒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更在抗纤维化、抗心肌肥大、改善心室重构等方面展现出深层获益。这种与“四联疗法”相得益彰的机制,完美解释了它为何能在死亡终点上显示出独特优势。
维立西呱凭借其补全全程管理证据链、直击死亡硬终点、拥有独特互补机制的核心优势,不仅为GDMT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也正式宣告了心衰治疗“五联疗法”新时代的到来,为实现更深层次的个体化治疗和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