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期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烽火岁月的故事在人群中回响,我们总会想起那些曾为家国挺身而出的人——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没有载入史册的功绩,却用一生的坚守,在时代的长卷上默默耕耘。
老兵刘宝顺的故事,便是这样一束平凡却动人的光。
从山东莱芜那个冒着风险传递信件的“小小通信员”,到渡江战役的年轻战士,再到成为一名为平安奔走的余杭公安干警。刘宝顺的一生,从南到北,处处是“为老百姓做事”的赤诚。
每一位老兵的故事,都是一段活着的历史;每一份坚守的初心,都是一份珍贵的传承。我们走访、记录、梳理,不是为了歌颂传奇,而是为了不让这些故事在时光里褪色;不让这些曾护佑我们走过风雨的人,被岁月遗忘。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刘宝顺被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章
80年过去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刘宝顺们”身上的精神——那份面对苦难时的坚韧,面对责任时的执着,面对家国时的忠诚,依然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力量。
他们或许会老去,记忆或许会模糊,但这些藏在老照片里的青春、写在工作日记里的认真、刻在骨子里的初心,永远不会过时。
今天,我们讲述刘宝顺老人的故事,是向一位老兵致敬,也是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奋斗过的我们的父辈致敬。
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
刘宝顺的工作证,风采依旧
8月23日,处暑,今年的第41个高温日。
上午9点半,在杭州临平的一处普通居民楼,我们真水无香第179期《岁月如歌》文章的主人公郑升和几位公安老前辈,都已早早地在那里等着了。
曾经,人们偶然见到他们都是身着警服的英俊干练模样,如今,他们穿着短袖、牛仔裤,或者运动服,有了几分伯伯般的亲切。
今天,大家都为刘宝顺而来。
再回首,我心依旧
刘宝顺,今年94岁,老家在山东莱芜县。曾任原余杭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
最近这些天,郑升在新闻中不断看到纪念抗战胜利的主题报道,一向有新闻敏感、始终牵挂公安工作的他,一下子想到了老政委刘宝顺。
“我刚工作不久,从临平派出所调至政工科,那时,刘宝顺是政委”。一次,去外地出差回来,早就过了食堂的饭点,刘政委喊我去他家里吃饺子,我印象很深刻。”
这是刘宝顺青春的选择
讲起往事,郑升脸庞的微笑,有了几分年少时的青涩。
他说:“当时我才二十几岁,去政委家吃饺子,这让人觉得特别温暖。山东的饺子也很好吃。”
郑升回忆,“刘政委个子高,走路飞快,做事干练,青年干警非常关心。那时候,找对象、谈恋爱都要写书面报告。我找对象确定后,第一个报告就是送给刘政委的。他会仔细问女方家里的情况,反复嘱咐我们,做公安的要行得正、坐得端,家里的事也不能马虎。”
警徽闪耀处,忠诚永不褪色
郑升又想到了尤科长。
尤科长是郑升在政工科工作时的领导,郑升想着,尤科长和刘政委工作交集多,对刘政委一定了解更多。
郑升想对了。
尤科长和刘宝顺,不仅是老同事,也是老邻居。
“我们在一个小区住了快40年了,一开始大家都住平房,等宿舍楼盖起来,我们住楼上楼下。”尤科长说:“他这个人特别低调,退休后,经常去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打打台球、看看报纸,碰到邻居会主动打招呼,从来不说自己以前的功绩。我们支部开会时,他每次都积极参加,区举办公益活动,他也总是记挂着,出点力。”
尤科长根据他了解的情况,一向工作严谨的他还专门用笔头在纸上写下刘政委的故事——
青春执炬赴山海,到华发回首皆坦荡
刘宝顺,童年时家境艰苦,地里的庄稼因连年战火而一片荒芜。1948年10月,他在山东入伍,加入山东警备六团,1949年3月,刘宝顺随部队编入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司令部特务团。曾随部队横渡长江,就是历史上渡江战役中
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在渡江战役中,刘宝顺执行的也是司令部的警卫任务。说不定,刘宝顺和电影《渡江侦察记》中的“吴老贵”“周长喜”都曾并肩战斗过。
1949年,刘宝顺一路随部队南下,解放福建、江西等整个华东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宝顺在干校学习。。
战友相聚,还未离别,心已开始想念
1953年,刘宝顺转业到公安系统,褪去戎装换警服,从刑侦一线到分管行政,他的脚步遍布余杭区的街巷田野。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刘宝顺当时业已年过八旬,但仍思路清晰,他还给后辈讲过往事——10岁左右,刘宝顺就给村里的抗日积极分子送过一些信件,虽然不知道信件里写的具体内容,但是,那时的刘宝顺就隐约觉察到这些信件一定很重要。
刘宝顺很聪明,对村里的路况地形熟悉,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将信件安全送达。刘宝顺说,当时年纪尚小,他还不知道村里很多青壮年出去干什么,后来有牺牲的战士被抬回村里,他才从大人口中听说,这些牺牲的青壮年都去上过战场了。
家有男儿志气,一生荣光
之所以志在军营,刘宝顺主要受到两个人的影响。其一,是他的大伯。刘宝顺的大伯当时是村长,那时候,村里的主要工作是为前线的抗日部队收集粮食、棉布、衣服等抗战物品,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在村里宣传抗日精神,让老百姓的思想站到一边来,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
其二,是刘宝顺的舅舅。刘宝顺的舅舅家旁,有一支活跃的抗日游击队。他懂事后去舅舅家,总能听到舅舅和乡亲们讲一些八路军抗日的故事。
那时候的向往,如今都已实现
这一次,尤科长、郑升......带我们一起来拜访刘宝顺老人。刚一敲门,迎接我们的是一张明朗的笑脸,她是刘宝顺的小女儿刘佃云。
刘宝顺家中,一共有三个女儿,佃云是1981年来到余杭随父母一起生活的,陪在父母身边最久。
和战友办案顺利后合影留念
“我是13岁来余杭的,那时还听不懂余杭当地话,不太敢出门,就在家属院玩。
小时候,我家住的家属院和父亲上班的地方只隔一堵墙,深更半夜,只要有人喊‘老刘’,我爸一骨碌就起来,穿上警服就往外跑,有时候一走就是一个星期。等再回家时衣服上全是土,人也瘦了一圈。
那时候汽车不多,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办案时吃不上热饭是常事,肠胃炎成了老毛病,可我爸从不说一句苦。
他也时常和我们说,“‘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对胜利的回答是谦虚。’”
直到1988年,刘佃云的大姐刘佃翠和二姐刘佃林第一次来到余杭探亲,一家人才终于短暂团聚。
杭州,人生的第二故乡
那次,一家人一起去游了西湖、灵隐。佃云说:“我第一次感觉到杭州这么大这么美。”
佃云说,最近两年,因父亲身体状况不如从前,听力渐弱、记忆模糊,他很少再和大家交谈,如果看电视,只看《新闻联播》和抗战胜利题材的电视剧。他嘱咐女儿把他年轻时的相册和一些日记本、信件放在离床最近的抽屉里。
此次来访,我们正围坐在客厅里,翻看那些泛黄的老照片、斑驳的工作日记时,刘宝顺老人家也在女儿的搀扶下,拄着手杖,从卧室移步到客厅。
这短短的几秒钟,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起身,这一瞬间的郑重,让人感动。
那天,刘宝顺穿了一件淡蓝色的衬衫,戴着一副银色镜框的眼镜,看起来清爽儒雅。
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
刘佃云说,父亲一生爱学习。在他家中的书柜里,有《警官传记》《孔繁森》等人物传记,也有《法律常识》《警察的使命》《法学基础与行政法》等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书籍。
刘宝顺的妻子段明英今年95岁,两人经人介绍相识,结婚后不久,刘宝顺便参军离家,这一去就是10年。
段明英轻声回忆着,“那时候条件苦啊,不知走了多少路,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联系方式,就盼着他能平安,不知道他在外面是活着还是怎么样,直到解放后才有了消息。”
等10年后再重逢,丈夫的模样既熟悉又陌生,可那份眼神里的坚定,让她知道,这是自己一直在等的人。
在刘宝顺的抽屉里,珍藏着几本工作日记,泛黄的纸页上,字迹工整有力,记录着会议要点、办案细节,有时,还会在办案思路后还打一个问号,在工作日记的后几页,连着两页日记上都写着“买豆腐干块”这样的生活琐事。
刘宝顺的生活日记
“我爸常说,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踏实,工作要记清楚,日子要省着过。” 在刘宝顺的日记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藏着一位公安干警的严谨与质朴。
主抓刑侦工作多年,直至1982年4月,他总说,公安工作的根在基层,一定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现场。
警察梦里藏着不为人知的重量
这些年里,刘宝顺最近一次回老家,是在2013年,81岁的刘宝顺回乡祭祖,“他总说,现在的日子太好了,要珍惜。”
时光流逝,很多往事已经记不太清晰,但当刘宝顺看到年轻时穿军装、警服的照片,看到那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章时,他的眼神会突然亮起来,嘴角也会微微上扬。
在时光的长河里,藏着一位老党员、老战士、老公安的不忘初心。这份初心,永远清澈,永远温暖。
笑看人生
写在后面
去刘宝顺家中采访。总会觉得,我们还是来得太晚了。老人家抬头静静地望向我们,似乎有很多故事想说,但又明显地力不从心。
我们,又想多留下来一会儿,听老人家讲讲从前,哪怕是只言片语,但又唯恐让老人家受累,只好问问停停。
尤科长在采访前还特意回了一趟家,他回去取一直珍藏《余杭公安志》(余杭市公安局 编 1997年12月),志书中记录有刑侦现场勘察的照片,也有详实的刑侦数据,还有不少成功的刑侦案例。志书的《大事记》中,记录了1850年至1994年,在余杭公安史值得记上一笔的大事。
虽然这些大事中,没有详细的记录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名字,但读到此处,总是会想到这中间一定有刘宝顺和他公安战友的身影。
1956年8月1日,两县遭第十二号强台风袭击。2日,两县公安机关共出动百余名干警深入灾区抢险救灾,加强保卫工作。
1961年5月,县公安局设立刑事侦查队。
1972年2月23日,县委召开各区保卫组负责人和镇派出所所长紧急会议,部署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来杭期间安全保卫工作。
1980年4月23日,县委批转县公安局党组《关于余杭镇违法青少年试点调查和今后加强违法青少年教育工作意见的报告》,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教育挽救违法青少年的工作。
在这层层叠叠的往事中,一起战斗过的大部分战友已经一个个比他先走了,所以更加觉得,刘宝顺故事的珍贵和感动。
临别时,刘宝顺妻子握住我们的手,再来家里玩啊。下次再来啊。
我们在心里感谢老人家的心意,也在心里承诺,一定再来。但心里更期待的是,再来时,大家都别来无恙。再来时,有更多奋斗的荣光可以向我们的父辈汇报——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浙江公安的三个身影出现在现场,其中一位是杭州淳安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刑侦大队长胡泽全,他也是我们真水无香第150期主人公。
在采访时,胡泽全说:“案子破不了,丢的是刑侦人的脸;破了,是刑侦人的本职。”从北京归来后,胡泽全深受鼓舞,他说:“看到受阅官兵坚定的眼神与铿锵的步伐,深刻体会到这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与坚守——而这,与基层岗位上大家为民众服务、为地方发展拼搏的初心高度契合。”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注: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其余图片由作者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