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9日,俄罗斯发布了一段有关乌克兰战俘的供述视频。
在这段录像中,该战俘在俄方人员的询问下,详尽地说明了其所属部队的组成情况。与以往含糊不清的指控不同,这次他明确提到了来自多个国家的外籍人员:包括一名德国籍翻译、两名波兰籍士兵、一名哥伦比亚籍、一名爱尔兰籍、一名前美军退役人员,以及一支由四名日本籍成员组成的小组。
这段视频很快在国际舆论界引发关注。此前,俄罗斯已多次指控乌克兰使用外国雇佣兵。《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也曾披露,在俄乌冲突爆发初期,美国并未直接派遣现役军人,而是借助“志愿者”机制,将大批退伍老兵送入乌克兰参与战斗。
这种“志愿者”招募机制,既帮助西方国家规避了直接参战所带来的法律与国际舆论压力,又使其能够在冲突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这些外籍“志愿者”并不仅限于后勤支援,其中不少人直接参与前线作战,尤其在战术指导和指挥协调等关键岗位。一些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退役美军和欧洲军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乌克兰,成为乌军的重要辅助力量。
根据俄罗斯方面掌握的情报,西方国家通过“退役+雇佣”的方式,向乌克兰输送了大量经验丰富的老兵。尽管这些人并非正式现役军人,但他们与乌军密切协作,承担训练、战术演习,甚至直接参与对抗俄军的作战行动。在某些战斗场景中,这些雇佣兵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部分乌军正规部队。
这种做法让各国政府无需承担直接出兵的政治责任,却在实质上改变了战场态势。
自2022年以来,美国、英国、波兰、法国等地的退伍老兵持续进入乌克兰,其中不少人曾参与过伊拉克、阿富汗或叙利亚的军事任务,具备丰富的实战经历。
而在所有被提及的国家中,日本的出现最令人意外。
众所周知,日本的军事活动受到宪法严格限制,其自卫队的职责仅限于本土防御,不得参与海外军事冲突。
依据日本现行法律,公民参与他国军事行动不仅违法,还可能引发严重的政治后果。然而,供词中提到的日本籍雇佣兵显然违反了这一规定。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与俄罗斯之间长期存在领土争端,尤其是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问题上多次发生摩擦。此次日本人员出现在乌克兰战场上,无疑会进一步激化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因此,俄罗斯部分强硬派军人公开表示:若在战场上遭遇日本雇佣兵,将不会给予任何宽恕。这不仅是针对这几名日本籍人员的表态,更是一种政治信号。它向东京传达一个信息:任何在俄乌冲突中的“越界”行为,都可能被视作国家层面的介入,从而影响双边外交关系。
不过,从战俘的口供中还可以看出另一个问题:雇佣兵在乌军体系中的整合并不理想。他们在指挥链、任务分配等方面存在明显混乱,导致这些外籍人员往往成为最先被牺牲的群体。
这一点与多位幸存雇佣兵的采访内容一致。有受访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我们不是英雄,只是炮灰。”他们初到乌克兰时多怀有“支援自由世界”的信念,但现实却是补给匮乏、情报缺失,甚至在关键时刻被抛弃。
俄罗斯显然希望通过公开这些信息,削弱西方社会对“志愿者”的情感支持。若雇佣兵的形象被塑造为被利用的工具,那么西方舆论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也可能因此减弱。
此外,在国际法层面,雇佣兵的身份极为特殊。《日内瓦公约》明确规定,雇佣兵不具备战俘身份的法律保障,这意味着一旦被俘,他们可能面临比正规军人更为严厉的对待。
俄罗斯选择在此时发布这段视频,也正是为了在国际舆论场中构建某种“合法性”。通过强调雇佣兵的存在,它可以将这场战争定性为“代理人战争”,而非“侵略与抵抗”的对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