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席卷而来,教育领域正全速跟进。
9月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
家长对人工智能的焦虑从未减少——
“别人家孩子都在学编程了,我家这个还在玩泥巴,怎么办?”
“以后孩子到底学什么专业,才不会被AI淘汰?”
面对AI,家长们“既要孩子快乐成长,又要其在升学竞争中不落下风”的想法,成了当下常见的困局。
AI时代下该如何培养孩子?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新任执行校长杨承为家长提供了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新任执行校长杨承
在他看来,真正的教育领军者,一方面要因应技术和社会变革,系统审视扎实知识基础与面向未来的能力素养构建的侧重;另一方面要整合内外资源,真正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出发,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的个性化支持。
杨承校长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同时拥有国际顶尖咨询公司的从业经历,属于典型的学霸型校长。他的到来,为这所拥有30多年历史的老牌国际化学校注入了新的创新思维和活力。
AI时代,
如何培养孩子
最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
AI的出现,让教育界一度“如临大敌”。
学生竟用ChatGPT写作业、写论文?对此,不少学校的反应是直接亮红牌。
杨承校长与汇佳学校懂事长王志泽在深入探讨中,达成共识:“简单地把AI禁掉,是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这话一针见血。只顾管眼前的一时便利,往往会忘记孩子更为长远的人生规划。
AI越强大,教育的核心就越要回归“人”,比如如何从海量信息中辨别高质量内容?怎么把碎片整合成有意义的创造?这才是未来孩子真正需要的底层素养。
“堵不如疏”,这个古老的智慧在AI时代依然适用。杨承校长认为,教育者的责任不是禁止工具,而是重构任务和评价体系。
汇佳董事长王志泽提出:“教育领军者应该思考的是,‘布置写论文这件事情’是不是已经过时了?能否通过别的方式制定不同的作业,既让学生放心大胆地用AI,又能达到原本让他写论文想要的训练效果?”
杨承校长对此深表认同。他之前在麦肯锡任职期间,面试过大量的优秀人才。经观察发现,真正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背后的系统性思维、深度分析、有效沟通等综合能力。
而这也正是IB教育中所强调的核心概念。
从5岁到18岁,IB体系持续培养学生的思维框架与解决路径,形成评估闭环。这并不是比谁刷题多、答案对,而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关键能力:“如何一步步理解新问题?怎么拆解任务?怎么找信息、找资料、找数据、做判断?”
这些底层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不会因为技术改变而贬值,反而会越来越珍贵。
事实上,超越学科知识的核心素养,也是人类现代文明底层的方法论工具,更是整个STEAM领域的基础思维。杨承校长指出,在信息过载与AI冲击的时代,IB教育所倡导的批判思维、资源整合与价值创造的能力,恰恰是未来社会中最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
新学年,汇佳将率先启动“AI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涵盖四大维度:面向全体学生的AI通识素养教育;支持学生借助AI开展PBL与项目开发;强化理工科学生的AI科研训练;以AI赋能教师教学与个性化学习。
学校实施了分层培养策略,为全体学生普及AI通识,帮助理解技术原理;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专业支持,确保每个人都能在AI时代找到自身定位。
杨承强调:“积极应对AI技术革命带来的全方位挑战,是汇佳作为拥有32年历史的国际化教育领军者应有的担当。”
融合高端资源,
为孩子成长提供
“上不封顶”的个性化教育
自1993年成立以来,汇佳学校始终践行“学术、艺术、体育三者并重”的全人教育理念,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人才。
在信息超载、AI幻觉频现的今天,有效识别有价值、高质量的信息成为优秀人才的关键能力之一。杨承坦言,未来社会的这种竞争变化,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给孩子打好底子。具体来说,就是要聚焦最关键的知识与能力,为他们提供最优质、最有价值的训练。
他打了个比方:“溥仪虽然没经过一天专业训练,却能辨别文物真伪,这比今天故宫博物院的大部分专家都要厉害,因为他小的时候在故宫里见过的都是真品。”
因此,当孩子从小接触的是高质量的教育,他们自然就能培养出辨别和判断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孩子需要培养的整合能力、创造能力还有基于方法论的训练,构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及认知结构。
今天,从工作室、学生俱乐部到校队的不同层级,从不同部门到不同学部的多个领域,汇佳正在深度梳理和整合各种资源,助力不同特点和个性的孩子成长。
“我们能给学生的,就是这些跨学部、跨部门合作带来的顶级资源。这意味着,无论处在哪个阶段、什么水平,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高质量训练。同时,还有一个‘上不封顶’的个性化探索空间,支持他们自由发展。”
个性化教育,是汇佳应对不确定未来的核心策略,也是杨承校长在汇佳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发力点。
他表示,汇佳学校将整合顶级师资与设施,在学术、艺术、体育等各领域提供个性化成长的高端支持。比如,学校游泳组教师中,年纪最小的也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金牌得主。无论学生心怀何种兴趣和志向,汇佳都能提供从普及到专业、直至顶尖水平的资源,因材施教,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结合毕业升学和未来发展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新学年,汇佳举办了首次全校跨学段班主任研讨会,围绕教育经验分享、学期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进行交流。多位资深德育教师指出,当前学生在行为模式与心理状态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面对这一变化,学校深切意识到,必须与家长建立更加紧密的协作机制,并共同制定“定制化”的教育方案。
同时,积极引入家长及其他外部资源。通过行业讲座等形式,传递来自一线的前沿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真实世界,拓宽认知边界。
未来,学校将继续推动资源落地与精细化教育,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在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大校园中,实现真正有温度的个性化教育。
跳出“确定性泡沫”,
家长要和孩子成为同行者
在今年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杨承校长清晰地描绘出未来汇佳发展愿景的三大关键词:全球化、现代化、个性化。
这和30多年前汇佳老校长、原海淀区教育局局长王家骏先生提出的“新型、高品位、国际化”一脉相承,并赋予了回应当下挑战的新含义。
杨承提到,任何教育理念的落地,都需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开始。最重要的始终是回归教育的本质——用真诚的陪伴深入理解每一位学生,聚焦对他们长远发展真正有价值的教育。
当前,不少国际化学校出现了一种“机构化”的现象。即通过提供短期捷径,追求速成,获得一些别人没有的快捷解决方案。“这种我们很多人特别热衷的思维方式,本质上也是一种试图用战术勤奋来掩盖战略懒惰的做法。”
许多家长成长于“做了A就有B,做了B就有C”的确定性时代。但今天的孩子所面对的,却是一个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如果还沿用老地图去找新大陆,只关注分数和成绩,从长远看,可能反而错过了教育真正的内核。
对此,杨承校长建议家长跳出“确定性泡沫”,将目光放远。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即让孩子成为真正了解自己、内心快乐、能找到生活意义的人。
学校一方面致力于缓解社交媒体时代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通过积极、透明的沟通,帮助家长辨别信息的价值,建立对学校的信任感,引导他们聚焦于孩子成长,减少不必要的情绪消耗,与学校形成正向、合作的育人共同体;另一方面与家庭共同探索如何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有价值、个性化的成长方案,并强化教学与升学支持,回应家长“既要又要”的期待。
杨承说:“教育,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深度连接与情感陪伴。高品质的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通过学生——教师——家长三方的扁平化沟通机制,共同构建温暖而有力的成长支持系统。”
在今天,家长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同行者,更要成为支持者,而非“焦虑施加者”。如杨承校长所说,当孩子能够主动寻求资源、思考人生、为自己热爱的事情搭建舞台,无论在学校或是职场,他们都能自洽、从容、闪闪发光。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欢迎 | 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走之前记得点个“心心”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