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AI芯片领域,英伟达拥有绝对的领先优势,不仅技术表现非常出色,市场份额还一度高达90%左右,AMD和英特尔虽然也做AI芯片,但两家还根本不是对手。
原因就是,英伟达不仅有H系列、GB系列等非常厉害的芯片,还打造了与之配套的CUDA生态系统。不过近日消息显示,国内厂商联合行动,开始全力狙击英伟达!
英伟达的成功并未偶然,而是前瞻性洞察、大胆战略选择和持续生态构建的结果。从最初的图形渲染,到通用并行计算的探索,再到精准押注,然后主导人工智能计算。
首先是AI芯片硬件领先。英伟达凭借多年来在GPU设计和制造工艺优化上的积累,拥有了硬件性能和架构领先的优势,能够不断推出性能更强、能效更高的AI加速器。
其次是AI生态系统强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CUDA软件生态系统拥有了强大的黏性。
英伟达的深谋远虑正好体现在“开发CUDA平台”这个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上,于2006年就推出了CUDA这个并行的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并且允许开发者访问和使用。
要知道,当时负责用用计算的主流是CPU,GPU还局限于游戏和处理专业图形,但英伟达工程师预见到了未来GPU的并行计算能力,于是围绕硬件推出CUDA软件。
正是CUDA的提前布局,给英伟达AI奠定了坚实基础,拥有了无可比拟的先发优势。
经过十几年发展,CUDA已经成为AI并行计算领域的行业标准, CUDA生态也成了英伟达AI的“坚实护城河”,硬件和软件牢牢绑定在一起,直接撑起英伟达AI王朝。
关键是,全球数百万名的AI研究人员、工程师和开发者已经习惯并精通CUDA编程。
据相关统计显示,全球超过80%的大规模模型训练依赖于CUDA。如果想避开英伟达的CUDA,那就需要重写代码和重新适配,这不仅成本更高,还会带来更多问题。
因此,即使英伟达AI芯片价格非常高昂,因为美方限制又进行性能大幅度阉割,很多国内企业还不得不硬着头皮使用,因为另起炉灶代价很大,还不一定能跑通程序。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国产AI芯片硬件性能很好,没有生态也难突破英伟达垄断。
然而,实现国产AI芯片替代这一步我们又必须要走。因为美方近几年持续扩大AI芯片限制,如今又传出英伟达H20芯片有漏洞后门安全问题,因此被我们网信办约谈。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国内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不仅努力研发提升AI芯片性能,还开始打造自己的生态。据了解,国内厂商已经联合行动,誓要打造国产版CUDA生态。
消息显示,中科曙光协同AI芯片、AI整机、大模型等2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手推出“DeepAI深算智能引擎”,这是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全面开源开放。
这个开放架构的优势就是,所有AI芯片厂商只需维护一套代码,就能无缝兼容CUDA。
这意味着,国产算力在生态层面首次有机会出现真正的“统一入口”。 对于开发者来讲,不需要再为不同框架做重复开发,大大降低难度,节省精力资源,提升效率。
不仅如此,华为也在AI方面加倍努力,不仅推出了性能很强的昇腾AI系列芯片,受到了众多国内厂商的热捧,还积极打算相应的AI生态,自研发全新的配套开发工具。
对此,有外媒直接评价道,大陆AI发展根本挡不住了,已经开始从生态上全面突围。
不过,接下来的问题关键就是国产GPU厂商们是否会积极拥抱,如果各大厂商能够配合支持,那么国产生态阵营的实力将迅速增强,逐步打破英伟达掌控的生态优势。
但现实比较残酷,国内各大GPU厂商各有所属的技术体系和战略考量。尽管如此,国AI芯片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不再是仅比拼硬件,而是从生态上也开始全新布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