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比格犬,头部被牢牢固定,脸上扣着一个奇怪的面罩。它的眼神空洞,透着深深的绝望。这是1975年英国的《人物》杂志头版上一张真实照片。照片背后,是一场持续数年的残酷实验。
烟草巨头们为了证明香烟无害,强迫整整48只这样的狗狗,每天像“老烟枪”一样,吸入少则30支,多则100支香烟的烟雾。那么实验的最终结果,又如他们所愿了吗?
争议起 犬受难
在上世纪中期,“吸烟有害健康”这件事还不是一个公论,学术界经常为此争论地喋喋不休。为了探明真相,美国一位名叫奥斯卡·奥尔巴赫的病理学家,在1967-1970年间,对86只比格犬进行了吸烟实验。
这些可怜的狗狗,有的被切开了喉咙插管,有的被切除了声带以防吵闹,每天被迫吸入相当于人类吸一到两包香烟的烟雾。结果四年下来,其中足足有12只狗患上了癌症。这直接用实验证明了烟草烟雾的致癌性,证据确凿,对公众冲击力巨大。
这个结果一公布,以英国帝国烟草公司(ICI)为代表的烟草巨头们坐不住了。要是人人都相信“香烟致癌”,那以后他们还怎么赚钱?眼下他们亟需反击,必须想办法“证明”香烟没那么危险,或者至少他们生产的“改良版”香烟(其实就是过滤嘴香烟)是相对安全的。
那该怎么证明呢?既然奥尔巴赫是用比格犬做的实验得出的结论,那他们也可以用同样方式,做类似的实验,得出“香烟无害”或者“低焦油,过滤嘴香烟危害小”的结论。
为什么比格犬会被当成实验对象呢?首先,科学家们发现,比格犬的器官,特别是心肺结构,在狗里面是和人类最相似的。其次,这种狗性情温顺,忍耐力强,容易驯服,方便实验室操作和管理。最后,它们的基因比较稳定,身体各项指标比较平均,适合需要大量样本的实验。
正因为这些“优点”,当时全球实验室里用的实验狗,98%都是比格犬。它们成了名副其实的“狗中劳模”,只是这“劳”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
黑幕深 真相藏
一场以科学之名,却充满争议甚至残忍的实验,在ICI的主导下拉开了序幕。
48只狗狗,都被穿上特制的束缚衣,头被牢牢固定在一个装置里,戴上一个特制的面罩。面罩后面连接着复杂的管道和电子阀门。 它们每天被迫吸入的烟雾量,相当于人类抽掉30支,甚至内部记录显示有时高达100支香烟!
这些狗承受的,是相当于人类每天抽掉2到7包烟的烟雾量。何况这些烟雾不是它们自己愿意吸的,而是被机器精准控制着,源源不断地灌进它们的肺里。
有些狗天性倔强,不愿意配合这种“酷刑”,拼命挣扎反抗。实验人员就直接给这些狗做手术,切开它们的喉咙,把烟雾管直接插进气管! 实验人员严密监控着仪表盘,让实验狗“按规定”吸入烟雾。如果狗在过程中昏迷,他们会用电击把它们弄醒,强迫它们继续“工作”。
实验还设定了极其冷酷的规则:当任何一个实验小组里,有接近一半的狗死亡时,那么剩下活着的同组狗,无论健康状况如何,都会被立刻处死进行解剖检查。
实验持续了漫长的四年。最后,烟草公司对外宣称的结果是什么呢?他们说,这些狗“主要器官没有明显病变”,因此他们研究的“改良香烟”是安全的。
然而真相却是,超过80%的狗狗在实验过程中死于肺癌、肺气肿或器官衰竭。烟草公司为了维持“吸烟安全”的假象,居然偷偷把死去的狗替换成新的健康狗,并销毁了那些显示严重病变的动物尸体和数据。
这些比格犬用它们短暂而痛苦的生命,替人类承担了烟草公司不愿承认的真相。
揭丑闻 促变革
如此隐秘而残酷的实验,最终竟是被一位勇敢的女记者揭开的。1974年,记者玛丽·贝斯假扮成实验室助理,成功混入了ICI的一处秘密实验室。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连同她详细的内部观察记录,最终在1975年1月26日登上了英国《人物》杂志的头版。
那篇名为《抽烟的猎犬》的报道,像一颗炸弹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将烟草公司精心掩盖的黑幕彻底炸开。照片和报道一经刊出,瞬间点燃了全英国的怒火。人们走上街头抗议,愤怒的民众甚至包围了涉事的实验室,强烈要求立刻停止这种虐待动物的行径。
巨大的舆论压力,迫使英国在同年(1975年)出台了更严格的法规,对动物实验的伦理审查进行了实质性的强化。
而这场由比格犬的苦难引发的反思浪潮持续发酵,最终在二十多年后,促使整个欧盟在1997年全面禁止了所有烟草产品的动物实验。这标志着在保护实验动物权益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同时,这场烟草公司耗费巨资,不惜以使用残酷手段,企图打消公众对吸烟危害顾虑的实验,最终因丑闻曝光,让更多人看清了烟草业的真实面目和吸烟的巨大危害,客观上极大地加速了全球范围内在香烟包装上强制印制健康警示的进程。
著名的“3R原则”:减少实验动物数量(Reduction);积极寻找替代动物实验的方法(Replacement);不断优化实验程序以减轻动物痛苦(Refinement),在此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和推广,成为了现代负责任科学研究的重要伦理基石。
结尾
烟草公司曾恐惧"吸烟有害"的结论会摧毁产业,但事实证明他们是多虑了。今天全球每年因烟草死亡超800万人,烟民数量高达13亿。玛丽·贝思本人终生都是烟民,于2012年死于肺部肿瘤。
科学和真相从未战胜过人性的侥幸,人类明知烟草致命,却依然前赴后继。不管看过多少触目惊心的案例,人们总是相信悲剧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无论如何,你都必须明白,戒烟的最佳时机,永远不是明天,不是下周,而是此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