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最近这段时间可谓是除了吃饭睡觉一刻也不停歇。参加完上合峰会、93“胜利日”阅兵,专机直飞海参崴参加东方经济论坛。会议结束后,普京回国直奔萨马拉,视察库兹涅佐夫发动机厂。为中俄头等大事保驾护航。
中俄头等大事是什么?以及这个发动机厂跟中国又有什么关系呢?回答以上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下最近中俄的一笔交易。
据俄媒报道,俄罗斯第一副总理
丹尼斯·曼图罗夫近日透露,俄罗斯将向中国供应宽体大飞机组件,包括机翼和发动机。他口中的宽体大飞机,说的就是我国正在研发的C929宽体大飞机。
丹尼斯·曼图罗夫进一步表示,俄罗斯的擅长领域在于复合机翼和PD-35系列发动机,这两者目前用在了MS-21项目上。至于用或不用,最终决定权在中国手里。
至于MS-21项目,是俄罗斯自己的单通道窄体民航客机项目,类似于我国的C919。
总而言之,丹尼斯·曼图罗夫的意思是,C929发动机还在研发之际,中方不妨可以考虑俄方零部件,先用着,同时自己的发动机慢慢推进也不迟。
俄罗斯退出C929项目后,C929
计划搭载CJ-2000A发动机,后者正在紧锣密鼓研发中。我方在此期间考虑使用俄罗斯的PD-35发动机,作为临时解决方案是合理的。
那么,这个PD-35发动机究竟在哪儿生产、谁在把关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位于萨马拉的库兹涅佐夫发动机厂,也就是普京连轴视察的这个工厂。
该工厂承担着战斗机、直升机、民用飞机、燃气轮机等多类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工作,PD系列发动机研发和生产就是其中一大重点项目,因此普京去参观这个工厂,很可能就是在为C929的发动机研发生产进行视察和督导。
普京亲自视察库兹涅佐夫发动机厂,也正是因为这不仅是一座工厂的研发问题,而是中俄航空合作的头等大事。C929能否顺利推进,不仅关乎两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互信与战略协作,更关系着俄罗斯的外汇收入。
即便俄方因为西方制裁等原因,退出了C929的合作研发项目,但其心里清楚,C929一旦面世,会对全球航空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毕竟C919已经在全球航空市场打响了先头炮,目前已拿下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尼、越南和加拿大等国的适航证。C919打开了局面,为C929积累了市场互信,降低试水心理障碍。C929未来的市场可谓是相当浩瀚。
每架飞机至少需要两到四台发动机,批量交付的话,发动机销售额非常可观。除了整机发动机销售,还包括后续的维护、零部件、更换和技术支持服务。这部分收入通常能占发动机总价值的30%-50%以上,对俄罗斯发动机企业来说是长期现金流来源。因此如果C929按计划量产并交付,俄罗斯提供发动机不仅能赚大钱,而且长期服务收益也非常可观。
而对我们来说,CJ-2000A肯定是C929的首选,PD-35系列发动机则是后备力量提供技术互补和供应保障,为C929的顺利量产和稳定运营增添安全底气。普京亲自视察发动机工厂,既是经济考虑,更是政治动作。那接下来用或不用俄制发动机,只待中方点头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