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真的屠川了吗?
前面两期视频我们提到了张献忠抗清,有清粉不乐意了,说你只提张献忠抗清,却丝毫不提张献忠屠川,有这么洗白张献忠的吗?
张献忠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张献忠真的屠川了吗?以及屠川的真正刽子手到底是谁?
首先,张献忠的底子肯定不干净,也没人敢说张献忠手上没有一丁点无辜人的血,但你要把明末清初川蜀地区人口锐减的结果,直接说成是张献忠屠川导致的,那就是倒反天罡,是给真正的刽子手洗白!
原因很简单,1646年年底,张献忠抗清阵亡之后,几十万大西军和四川人民怀念张献忠,继续坚持抗清十多年,直到1659年,清军才攻陷重庆和大部分四川。五年之后的1664年,夔东十三家义军彻底失败,才标志着巴蜀及周边地区抗清运动的彻底结束。
夔东十三家
如果张献忠真的屠川了,那么这18年,清军是在和亡灵法师率领的阴兵作战吗?
大家知道,打仗打的是钱粮、是兵源、是后勤补给。古代起兵10万为什么敢号称50万,也不全是虚构,因为这10万人之外,还有负责运送粮食、草料、食盐、兵甲弓箭、攻城机械等补给的民夫以及后勤服务人员,我们就称他们为非战斗人员。
正常来说,半径300公里以内的短途作战,非战斗人员占比50%-60%,也就是10万大军里,非战斗人员大概有5万到6万人。
半径500公里以上的长途远征,由于运输过程中消耗剧增,因此,后勤人员占比高达70%-80%。也就是号称“百万大军”,实际上作战士兵可能也就20来万,其余70万-80万为后勤人员。
后勤民夫
当然了,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的运输方式、不同的兵种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这些非战斗人员的数量肯定不尽相同,但不管怎么说,有大军,就需要有后勤人员。
因此,农民军和南明军,能够在川蜀地区活动十几年,后面必然有大量老百姓的支持,除了上面说的战争过程中需要随军后勤人员,平时还需要大量百姓种地来提供口粮,提供兵源,制作兵甲,缝制鞋袜衣物等等。
因此,川蜀地区是真正的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清。如果屠光四川,孤军根本无法存活,更别说存活十几年了!
事实上,张献忠入川,其目的就是以四川为根据地,凭借川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府之国的富饶,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因此,张献忠入川后曾三年不征钱粮,让百姓休养生息恢复农耕。攻打泸州时也有军令,不让士兵烧杀掳掠伤害良民,因此颇有名望。
张献忠入川路线
大西政权建立后,张献忠招揽人才,还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并开科举取士,将所选进士,任命为各州县地方官。张献忠的号令森严,不许“擅自招兵”,“擅受民词”,“擅取本土妇女为妻”等,违者正法。
这些都说明了,张献忠是把川蜀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来治理的。如果屠光四川,那等于是自断臂膀、自掘坟墓!
那么有人会说了,大量民间记载、野史资料,甚至《明史》都证明了张献忠屠川该怎么解释?
事实上,自古以来士绅知识分子就是极力厌恶农民起义军的,毕竟这些在他们看来的“流寇”,是来革他们命的。换作是你,你会把要干你的人描写成盖世英雄吗?因此,他们笔下的流寇一定是残忍好杀的,一定是破坏力极大的。
你比如元末遗老、知识分子陶宗仪,他本身属于南人,在元朝属于地位最低的那种。他自己也常常痛恨元朝吏治腐败,痛恨统治阶级压迫百姓,却又对被压迫的而起事的农民义军各种抹黑。
陶宗仪
比如朱元璋的军队,就被他称之为贼寇,甚至污蔑他们爱吃“想肉”,也就是人肉。而当时,真正对陶宗仪有伤害的,反而是元朝调过来镇压义军的杨完者的苗军。
当时,杨完者的苗军在江南烧伤淫掠,火烧陶宗仪居住的松江府一个月。陶宗仪的岳父费雄被杀,他妻子费元珍的亲姐妹费元琇,被杨完者军队奸杀。
就这样了,陶宗仪一边说杨完者“矜己犯分,贪财好色”,一边又说“君子责备贤者,于此可以略之,则罪亦未至于死也”。顺便还洗了一下杨完者,“完者宠荣过望,岂有贰志?忠君爱民之道,颇亦见诸行事。”
也就是说,陶宗仪认为杨完者及其军队是大元天兵,残暴确实残暴了点,但罪不至死,杀他不利于我大元朝廷。
对没有伤害他的起义军,各种诋毁。对真正伤害他家人的杨完者,各种跪舔洗白。好一个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双标正义,可见一斑。
因此,这些人写的东西看看可以,不能全信。
你比如明末的《后鉴录七卷》是这么描写张献忠屠川的:
“岁丙戌元日,命四将军分路草杀。五月,回成都上功疏。平东一路,杀男五千九百八十八万,女九千五百万;抚南一路杀男九千九百六十余万,女八千八百余万;安西一路杀男九千九百余万,女八千八百余万;定北一路,杀男七千六百余万,女九千四百余万。”
《后鉴录七卷》
四路大军每一路都杀了男、女各几千万,加起来正好是6亿多近7亿。清初顾山贞的《蜀记》、赵吉士的《寄园寄所寄》、叶梦珠的《续编绥寇纪略》等,也有同样的记载。
《后鉴录七卷》的作者毛奇龄后来参与编修《明史》,《明史》于是也采纳了张献忠屠川6亿的结果。但我们知道,明末全国人口都不可能有6亿,这样的谣言不攻自破。
《明史》
那么,真正屠川的刽子手到底是谁呢?事实上,四川人口锐减不是某一方势力独立完成的,是多方势力带来的兵祸、瘟疫、饥饿、疾病、虎患等共同造成的,这其中最大的刽子手,就是清军。原因很简单,清军要的就是征服四川,并且经过十几年才攻下整个四川。
也因此,清军在四川大规模的屠戮破坏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顺治三年(1646年)肃亲王豪格领兵进入四川,镇压张献忠的大西军及南明各地方武装,并屠杀军民。
《清史稿》记载:“抵西充,大破之,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馀所,斩首数万级。”清军平的“垒百三十馀”并不是大西军队所修筑的,而是那些在川北与张献忠对抗的乡绅地主所领导的堡垒,清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堡垒里囤积的粮食。
清军进入四川
明末《五马先生纪年》就描写了清军在简阳地区的掳掠抢粮的残暴场景:“将地方不分昼夜搜寻要粮,将人吊烧,有粮即放,无粮烧死。”“鞑子将彭玉峰烧得叫唤,竟烧死。”
而川东地区本来就不是张献忠控制的,清军打败大西军之后,即将主力调到川东与“摇黄”武装和南明残军作战。之后,川东便生灵涂炭。
顺治四年(1647年),清军进入四川就出现了大肆屠戮的记载:“成都空,残民无主,强者为盗,聚众掠男女屠为脯。继以大疫,人又死,是后虎出为害,渡水登楼,州县皆虎,凡五、六年乃定。”
清军影视剧
同年十一月,清军因孤军深入,不得不撤出成都,“清将梁一训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绵州,又尽杀之。成都人殆尽。”而后,清军在与南明军的长期相持拉锯中也常常使用类似的屠城手段。《清代通史·(上卷)》直接给出了清军屠城理由:“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除了屠杀,清军还恐怖地以人为粮。
顺治四年(1647年)十二月,清总兵马化豹的《塘报》中说:“凡捉获贼徒,未奉职令正法,三军即争剐相食。本职若敢妄言,难泯官兵之口。”
顺治七年(1650年),清军同样残暴地在川北进攻民寨打粮:“上寨斩杀逆贼百十余人,跳崖跌死者无数,……所获妇女,小子,牛只,器械,分赏有功。”
从顺治三年到顺治十六年,清军大量残害川蜀地区的军民,屠杀、劫掠比比皆是。包括清军吴三桂部驻军川南时,同样“骄横日甚,而部下尤淫杀不法”。
清将李国英的幕僚刘达,曾离川去西北办买战马,回川之后给李国英的一封信中对比了四川前后的变化,四川已经变成了“尸骸遍野,荆棘塞涂”的炼狱景象。这些变化,都是在张献忠去世之后,清军造成的。
第二次是康熙时期为了镇压夔东十三家农民军时,对四川平民的屠杀。
康熙三年(1664年),二十万清军的大围剿义军,清军在击败四川起义军后,竟采取类似后来日军三光的方式,派出大批兵丁“四山搜剿”,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扫穴无遗类”。事后清朝四川总督李国英上疏说“数万巨寇,……无一漏网”。
二十万清军的大围剿义军
第三次是三藩之乱,吴三桂部和清军共同屠杀破坏四川。
民国《江津县志》卷三描写谭宏部:“宏兵络绎不绝,勒索居民,十室九空,或涉深山穷谷人迹罕到之地,尚不得免,……生灵涂炭,怨声满路。”
民国《雅安县志》卷四描写何德部:“征调烦苛,怨愁之气,酿成瘟疫,上南之人,死亡甚众。”
“农苦于徭役,商苦于暴税,兵苦于战阵”,整个四川已是“民不堪命”。
三藩之乱
到了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的入川,清军遇到了极大的粮食困难,主将赵良栋,王进宝等人向清廷求援,而所谓的“仁君”的康熙却下了一道“就地打粮”的上谕:“惟蜀路运粮,最为重要,宜于所复城池,村落,遍访贼积米谷,悉行察收。”直接暗示入川的清军,可以随便搜掠财物,荼毒百姓。
有了康熙的纵容,入川的清军便更加肆无忌惮的抢掠财物,屠杀四川平民百姓。
比如“路无行人,道惟荆棘,空城不闭”,“兵丁经过,沿村扰害,人民尽逃。近泸州一路,……兵丁驾船抢掠”,“(妇女)被兵追及,遭其淫污而死,尸在草野,经月不收”,“种种毒害,惨目伤心,莫可名状”等等。
这场浩劫一直持续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还未停止,清军“败兵奔驻雅州,名山两地,民间谷豆荞麦尽掠,鸡鸭牛羊尽杀,瓦屋茅舍尽毁。人民无依,悉赴川西谋生。”
正是清军对四川空前的屠戮和破坏。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朝官方统计四川人口降到只“一万八千零九十丁”,这一历史最低值就是清军荼毒四川直接的体现。
“七杀碑”是伪造的
当然了,清廷以及清廷的士绅,为了隐瞒真相,屠川的罪名全部栽赃给了张献忠,甚至弄出什么七杀碑出来。
有人肯定会拿江口沉银说事,江口沉银里面有大量的金器、银器、银锭、铜钱,还有蜀、楚、荣、吉等藩王的金册、银册、金宝、银印等。很明显,这是张献忠一路洗劫藩王府库和各地官府府库得来的,里面或许有平民百姓的财物,但无法证明这些财物就一定和屠川有关系!
江口沉银金宝
毕竟,张献忠并没有占领四川全境,川东和川南并不是张献忠控制的,这一点就可以直接否定张献忠屠川。
另外,四川人民对张献忠有拥戴之心,尤其还给张献忠立庙祭祀,乾隆初年,此庙曾经遭地方官砸毁,其后,又有人重塑,但又被官方捣毁,几经反复。张献忠如果屠蜀,当地百姓为何对他矢志不渝地崇拜他呢?
张献忠庙
1980年3月3日至6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邀集有关的史学工作者和专家,举行了“张献忠在四川”的学术讨论会。到会同志一致指出,过去清廷统治阶级把张献忠诬蔑为“杀人狂”、“杀人魔王”等等,流毒既广且深,特别在四川留下的恶劣影响更不容忽视。
所以,明末清初川蜀地区的人口锐减是多方势力共同造成的,但这其中,清军的破坏最大,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