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记者 沈泉池
“清晨听着鸟鸣醒,推开窗就是云雾绕山,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9月10日,记者参与广西人大举行的2025年广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来到上林县大丰镇东春村,该村“自然醒”民宿负责人李依桐,一边给客人打包高山古树茶伴手礼,一边指着窗外的水泥路介绍:“这条‘福田路’通了之后,客人来村里方便多了,这离不开人大代表帮我们奔走协调。”
东春村地处大明山半山腰,坐拥丰富林地资源与优良生态环境,如今已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旅游重点村”。从过去依托传统种养的村落,到如今民宿产业初具规模、生态价值逐步转化,人大代表的履职身影始终贯穿其中,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务实支持。
东春村地处大明山半山腰。上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代表建言破瓶颈:修通道路解“出行难题”
“以前山上的路窄又陡,错车得费半天劲,山里的八角、茶叶运出去要绕远路,有时候还会耽误销路。”大丰镇人大代表、东春村支书蓝田东回忆,此前村里虽有大面积林地,但交通不便让优质农产品“藏在深山人未识”,民宿发展也受限于客源运输。
了解到村民和经营户的诉求后,蓝田东多次在镇人大会议上反映“道路提质”需求,推动该事项纳入县人大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在人大代表的协调对接下,村里整合粤桂帮扶与衔接资金,对原有水泥路进行升级改造,后续又新建了连接多个自然庄的道路。两条道路建成后,不仅缩短了农产品运输时间,也让外来游客进出村更便捷,为民宿产业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路通了之后,来住民宿的客人明显多了,南宁过来的游客车程也缩短了不少。”李依桐介绍,目前东春村已有58家民宿,其中部分由人大代表带头创办,大家通过分享经营经验、规范服务标准,带动更多村民参与民宿经营。
履职协调谋发展:抱团经营破“单打困境”
“路修好了,如何让民宿产业长久发展,是我们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蓝田东意识到,分散经营易导致服务标准不统一、资源浪费,于是组织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召开民情沟通会,收集村民和经营户关于“民宿服务提升”“生态保护与经营平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根据收集到的建议,人大代表牵头推动成立民宿协会相关组织,引导经营户抱团发展。一方面,搭建“乡约东春”数字化平台,方便游客在线订房、预约体验活动;另一方面,推动制定交通管理、环境保洁等规则,由经营户共同参与公共设施维护与生态保护。同时,还引入专业力量指导民宿打造采茶、蜂蜜采收等特色体验项目,丰富游客消费场景。
“加入抱团经营后,我们统一使用可降解洗漱用品,客人反馈很好,回头客也多了。”李依桐说,现在民宿经营更规范,还能通过集体渠道采购物资、共享客源,经营压力小了不少,“客人说在这里能感受到真实的乡村生态,比单纯住酒店有意思。”
记者从东春村民宿屋顶拍下的美景。人民网记者 沈泉池摄
推动转化见实效:生态资源变“增收资本”
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东春村不仅盘活了民宿产业,还积极探索生态资源的多元转化路径。依托“数字农文旅”相关项目,村里整合闲置场地打造特色服务设施,推出以大红八角、高山古茶树、野生蜂蜜为核心的本地农产品品牌,通过民宿直供、电商平台等渠道拓宽销路。
此外,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东春村还与相关企业达成水资源合作,为村集体增加了稳定收益;部分自然庄也获评乡村旅游相关试点,进一步提升了村里的文旅吸引力。“现在有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村,有的开民宿,有的做农产品销售,村里人气越来越旺了。”蓝田东说。
夕阳下,民宿的灯光逐渐亮起,山间传来游客与村民的交流声。李依桐望着山间的绿意说,未来村里还计划完善生态科普、徒步线路等设施,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