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6日上午,德国北部小城吕贝克地方法院157室的法庭正在审理一桩女童谋杀案。庭审刚刚开始,突然一位女性闯入法庭,对着嫌犯连开8枪,其中6枪击中罪犯的后背,罪犯当场死亡。
事后,人们才知道,这位在法庭上持枪杀人的女性居然就是被害7岁女童的母亲玛丽安·巴赫迈尔。作为一个母亲,她在得知女儿被罪犯性侵并杀害的真相后,怒火从心中燃起,促使她做出了极端的行为。那么在法庭上开枪的这位德国母亲有没有被判刑呢?她接下来的生活还好吗?本期最人物纪就带大家走进玛丽安·巴赫迈尔的短暂一生。
玛丽安糟糕的童年经历和原生家庭
1950年6月3日,玛丽安·巴赫迈尔出生在西德统治下的下萨克森州希尔德斯海姆附近的小镇萨尔施泰特。父母都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父亲更是纳粹德国时期希特勒统治下的武装党卫队成员,还曾获得过希特勒亲自颁发的骑士十字勋章。
二战结束后,父亲因为无法接受身份上的落差,再加上战争的失利让他整个人生活没有动力,因此,父亲酗酒成性,几乎每天都在离家附近的酒吧里度日。
可即便如此,父亲在家里仍然是一个独裁者,他对于妻子和女儿的管教非常严格,经常因为琐事动手打骂妻女。
在玛丽安10岁时,母亲因不堪父亲的打骂,选择和他离婚了。离婚后,母亲带着玛丽安改嫁了,但来到新的家庭,玛丽安并不讨继父的喜爱。继父是个摔跤手,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威胁玛丽安。在继父看来,玛丽安桀骜不驯,性格古怪,他根本管不住,他也将玛丽安视为专制父亲统治下的问题少年。
进入青春期后,玛丽安经常逃学,甚至和同学们酗酒抽烟,母亲因为实在管不住她,再加上继父不愿意她留在家里,担心她带坏弟弟妹妹,便将她赶出了家门。
喜欢抽烟的玛丽安
之后,玛丽安成天跟着朋友们瞎混,到处蹭吃蹭喝。小小年纪的她也为了生活出卖了身体,换了很多个男朋友。
从16岁起便怀孕 23岁时生下女儿安娜
1966年,才16岁的玛丽安第一次怀孕,不久后,她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但因为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被送给了他人领养。
18岁那年,玛丽安再次怀孕,但这一次,男友仍然没有选择承担责任,而是一气之下离开了玛丽安。
到了孕晚期的时候,玛丽安每天还饿着肚子,自己都无法照顾自己。可即便如此,就在临产前几天,她还被一名突然闯入的男子强奸了。几天后,玛丽安绝望地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同样,孩子出生后不久也被她送去领养。
1972年,22岁的玛丽安进入了一家名为“蒂帕萨”的酒吧里工作,不久后,她和酒吧的老板鲍勃(化名)恋爱了,并且很快第三次怀孕了。
1973年1月14日,23岁的玛丽安在出租屋里生下了第三个孩子,这一次,玛丽安和鲍勃商议要把女儿留在身边抚养,毕竟两个人虽然都有些“不务正业”,但他们还是能赚到钱,也有经济能力养活孩子。
玛丽安给女儿取名安娜,从那以后,她每天去酒吧工作时,都要带着安娜。安娜也正是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长大的。
安娜
转眼到了1980年,此时的安娜已经7岁了,和母亲不同,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和身边的小朋友们玩得来,也结交了不少好朋友。甚至,安娜还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小朋友,她喜欢小动物,经常去邻居家里和邻居家的小猫玩耍。
当时,玛丽安几乎是晚上出去工作,白天回家睡觉。这样的生物钟也导致安娜白天很难正常起床,经常因为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但在玛丽安眼里,这都不算什么,她根本不在乎女儿是否按时上学,也从不关注女儿的学习成绩。
玛丽安和女儿安娜
有时候,安娜放假了,玛丽安会直接把她带到酒吧里,她和朋友们酗酒抽烟,女儿则孤零零地待在一旁。到了深夜,哪怕女儿再困,玛丽安也不会因为女儿提前回家。
不过,更多时候,玛丽安会让安娜自己待在家里,这样一来,安娜需要自己做饭,自己锁好门防止坏人进来。总之在玛丽安的眼里,女儿安娜就是一个小大人,她希望年幼的女儿能够学会照顾自己,这样就会给自己减轻负担。
安娜很少体验过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三口之家生活,即便有时候父亲来家里探望她和母亲,但每一次,父亲都会摔门而去,因为玛丽安和鲍勃脾气都不好,两个人在一起经常吵架,他们又都喜欢喝酒,动不动当着安娜的面,拿起酒杯或酒瓶子砸向对方。
总之,安娜的童年从未真正感受过父爱和母爱,她生活在一个极度缺爱的家庭里,和母亲的关系一直很一般。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玛丽安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我们可以说她为了赚钱才这样的,但很明显,赚钱的方式有很多,而玛丽安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7岁安娜和母亲吵架 离家出走了
1980年5月5日早上,7岁的安娜因为琐事和母亲发生了争吵,安娜非常伤心,下定决心要离开母亲,当天本来要去学校上学,但安娜离开家后却没有去学校,而是选择逃学和离家出走。
玛丽安刚刚下班后不久,前一晚一夜未睡,所以她整个人非常困,她也不太清楚安娜最后离开家的时候有没有说什么离家出走的话,也不记得安娜有没有摔门,总之,瞌睡的她根本没有精力管这些,甚至还不曾想过起来看一眼女儿。
玛丽安和女儿安娜
中午时,玛丽安还曾起来上了个厕所,倒了一杯水喝,她发现原本女儿安娜应该已经放学了,可为啥她不在家里呢?但当时她很困,整个人的判断力下降了不少,她猜测安娜可能是跟她爸爸出去了。
直到当天晚上,起床后的玛丽安还是没有见到安娜,她非常着急,她打算到酒吧里找男友问一问,看看安娜有没有跟他在一起。正当她打算去酒吧的时候,男友进来了。玛丽安看到男友身边没有跟着安娜,她很着急,和男友说明了安娜失踪的消息。
就这样,这对父母开始四处寻找起了安娜。大约找了一个多小时,玛丽安在男友的陪同下来到警局报警,可谁知,警方却告诉玛丽安,她的女儿安娜已经遇害身亡了,遗体在运河岸边的纸盒子里。
玛丽安和警察在一起
那一刻,玛丽安彻底崩溃了,她非常后悔。但理智告诉她,她必须振作起来,她要知道,女儿到底是被谁杀害的,她要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
安娜被惯犯邻居性侵并杀害
原来,安娜离开家后不久,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在家附近无所事事地转悠着,走着走着,她来到了一个邻居家门口,这个邻居家她很熟悉,因为她之前就来到这里,和邻居家的猫玩过。
只不过这一次,安娜成为了邻居的猎物。
邻居克劳斯·格拉博夫斯基时年35岁,是一名屠夫,靠杀猪宰牛为生。在当地是一名性侵女童的惯犯,因为他在1970年和1974年间,两次性侵女童,因此被两次判刑。
克劳斯
1976年,克劳斯为获得减刑,他甚至在法官面前主动要求接受阉割手术,接受阉割手术后,克劳斯很快便被释放了。
可在释放后,克劳斯又获得了法官的允许,接受了激素治疗。经过治疗后,克劳斯虽然还是无法和以前进行正常的性生活,但他还是和正常人一样拥有性欲,而正是在这种欲望的促使下,克劳斯再次作案。
当天一早,克劳斯看到了家门口的安娜,他将安娜诱骗进家中,然后等安娜进入家门后,他便关上了门,并把安娜带入到了地下室。之后克劳斯把安娜关了起来,对7岁的安娜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性侵,后来,为了防止被人发现,克劳斯更是狠心用未婚妻的连裤袜将安娜活活勒死。
安娜
而克劳斯杀人的这一幕恰好被自己的未婚妻看到了,未婚妻最终选择报警。
当天晚上,警察便赶到了克劳斯的家中,在现场将克劳斯逮捕。
听了警察的叙述后,玛丽安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情,她对当天早上与安娜争吵感到无比后悔。她也逐渐意识到是自己的疏忽导致了安娜的去世。
法庭上连开8枪 枪杀罪犯克劳斯
1981年3月4日上午,吕贝克地方法院对克劳斯谋杀女童案进行了开庭审理,在庭审现场,克劳斯拒不认罪,他认为自己对安娜并不算谋杀,而是激情杀人。一时之间,法官无法下定论,只能闭庭。听到克劳斯的狡辩后,作为被害者家属的玛丽安非常激动。
克劳斯左图
3月5日上午,吕贝克地方法院对克劳斯谋杀女童案进行了第二次开庭审理,这一天,克劳斯又编造了一个新的谎言,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罪行。
他告诉法官,称安娜试图勒索他:她威胁说,如果他不给她钱,她就告诉母亲他性骚扰了她。由于害怕再次入狱,他最终勒死了她。
不仅如此,克劳斯还坚称自己接受过阉割手术,已经不算是正常男人了,根本不会有性欲,自然不会有性侵安娜的动机了。
克劳斯的陈述显然促使法官重新审视此案,毕竟克劳斯接受阉割手术是事实,并且当时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法官也无从得知,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将克劳斯杀人定性为谋杀罪。
如果没有证据的话,克劳斯可能也就被关个几年就放出来了,毕竟国外对于死刑这项罪名非常慎重,几乎很少会给犯人判死刑。
德国法庭
克劳斯的谎言彻底惹怒了玛丽安,她认为克劳斯的谎言是对安娜名誉的玷污,如同凶器一般。后来玛丽安在一次采访中谈及此事,她对记者说道:“我听说他要发表声明。我心里想,现在又要有一个关于受害者的谎言了,那可是我的孩子。”
1981年3月6日上午,克劳斯谋杀女童案在吕贝克地方法院进行了第三次审理,当天,玛丽安穿着一身风衣,衣服很长,两侧各有一个大口袋,里面装了什么,外人根本看不出来。
上午10点钟左右,克劳斯被带上法庭,背对着玛丽安,这个时候,玛丽安突然站起身,左手从风衣口袋里掏出一把贝雷塔0.22口径手枪,直接朝着克劳斯连开8枪,其中6枪命中了克劳斯的后背,这也导致克劳斯当庭死亡。
电影还原
玛丽安的动作娴熟,速度也非常快,可惜弹匣里只有8发子弹,不然玛丽安可能会多打几发,就连网友们看到这件事后,也在评论里留言:8枪是弹匣的极限,不是一个母亲的极限。
案发现场
后来,玛丽安在回忆起这件事时说道:“我想朝他的脸开枪。不幸的是,我击中了他的后背。我希望他已经死了,”
玛丽安射完8发子弹后,她放下手枪,没有做出任何反抗,随后被现场警察逮捕。
玛丽安被判6年监禁 德国民众意见不一
就这样,玛丽安因为在法庭上枪杀他人而被捕入狱。入狱后,玛丽安的故事被媒体记者报道了出来,很快,这件事传到了整个世界,无数媒体亲赴吕贝克这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小城,他们都想要采访安娜,以此来获取该案件最真实最全面的报道。
在监狱里,玛丽安也接受了很多记者的采访,当得知自己的故事有很多人感兴趣后,玛丽安问这些媒体索要了钱财,因为她当时需要钱,需要聘请律师,让自己能够减轻刑罚。
玛丽安接受记者采访
之后,玛丽安将自己的人生故事卖给了德国新闻杂志《明星》,并获得了10万德国马克的报酬。拿到这笔钱后,玛丽安聘请了律师,并将自己的未来交到了律师手中。
接到玛丽安的案子后,律师也在不断搜集证据,并不断通过媒体和社会的力量来让玛丽安获得减刑机会。
不过这是德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刑正义案件之一。在西德这个法治国家里,玛丽安的行为显然挑战了整个西德的司法系统,她的犯罪行为唤醒并满足了公众的复仇需求,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
1982年时的玛丽安
很明显,在一个宪政法治国家里,不应该纵容私刑正义。但反过来说,可能正是因为司法系统的无能,才导致玛丽安做出这种冲动之举,如果人们将司法视为国家对私人赎罪的替代,那么为了能够抵制复仇激情,它必须坚持不懈地确保客观的管辖地位不受主观的法律傲慢影响。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法律只要做到足够公正公平公开,人们都会依赖法律来解决私仇,那么这样一来,玛丽安这样的案例将不会再发生。
1982年11月2日,吕贝克地方检察院以谋杀罪对玛丽安进行了起诉,当天吕贝克地方法院就该案件进行了庭审。庭审过程并不顺利,玛丽安的律师坚称玛丽安枪杀克劳斯的行为不是预谋的,而是作为一个母亲的过激行为,因为她的七岁女儿不仅被谋杀,而且还被凶手变成了妓女。
玛丽安出席庭审现场
1983年3月2日,经过了4个月的审理,法官撤销了玛丽安谋杀的罪名。玛丽安最终被吕贝克地方法院以以过失杀人罪和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六年监禁。期间,玛丽安的律师向吕贝克地方法院的法官提出假释,但却被对方拒绝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法官就是曾经两次对克劳斯性侵女童案进行宽松处理的法官,并且也是他允许克劳斯使用激素来恢复性欲。
玛丽安和法官
玛丽安被判入狱后,德国媒体对德国民众进行了一次采访,27%的受访者认为刑期过重,25%的受访者认为刑期过轻,28%的受访者认为判决公正。在公众舆论中,赞赏和反对的声音似乎已经达到了平衡。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玛丽安的故事不断被媒体报道后,人们才发现,玛丽安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甚至有些人一度认为玛丽安是克劳斯的帮凶,而玛丽安在法庭上枪杀克劳斯的行为,更是被这些人认为是她用来压制那些认为她自己是同谋和失职母亲的声音。
玛丽安出狱后再婚 接受采访首次谈及枪杀克劳斯细节
1985年6月,35岁玛丽安被提前释放,不久后,玛丽安嫁给了一名教师。此时的玛丽安变得低调起来,她完全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丈夫生活在德国小镇里,经常陪着丈夫到学校里上课。看着教室里的那些学生,玛丽安也曾多次回忆起女儿安娜,她也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失职,所以和丈夫结婚后,玛丽安一直没有生育的打算。
玛丽安在律师的陪同下出狱
1988年夏天,玛丽安跟随丈夫移民到了尼日利亚的经济中心拉各斯,到这里后,夫妻俩住进了德国难民营里,丈夫则在难民营里的一所德国学校里教授德语。至于玛丽安,她则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
在非洲的日子百无聊赖,对于玛丽安来说,她很难适应这样的生活,所以两年后,玛丽安执意要离开非洲,最终两个人选择了离婚。
玛丽安
离开非洲后,玛丽安又来到了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在这里,她进入了一家临终关怀医院里工作,担任医生的助手。那个时候,玛丽安无疑是孤独的,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她也见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慢慢地,玛丽安对于当年发生的事情有了释怀,她也开始愿意和媒体记者谈及当年的事情。
1994年夏天,玛丽安在回德国探亲时,接受了德国广播电台的专访,在采访过程中,玛丽安再次讲述了与女儿安娜的故事,她对于枪杀罪犯的行为没有任何反悔,同时,她也希望,自己的案例能够促使德国司法公正,也能带给社会更多的思考。
玛丽安和自己的自传
这年年底,玛丽安还出版了个人自传,后来,自传的销量还很不错。
1995年9月21日,玛丽安参加了德国ARD脱口秀节目,在直播过程中,玛丽安再次描述起了自己枪杀克劳斯的细节。
玛丽安参加电视节目
这一次,她一改往日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时的言辞,承认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开枪打死了克劳斯。
玛丽安患上胰腺癌 去世时年仅46岁
从德国回到西西里岛,玛丽安的身体状况一直都不太好,她总是吃不下饭,整个人瘦了不少。
因为正好在医院里工作,在医生的建议下,玛丽安做了身体的全面检查,不幸的是,她被确诊患上了胰腺癌。
为了治病,玛丽安于1996年夏天再次回到了德国,经过德国医生的诊治后,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医生也断言她活不到年底。
玛丽安躺在病床上
玛丽安本来也没多少钱,她也坦言接受了即将到来的死亡。
在生命的最后时间,玛丽安邀请了德国广播电台的记者卢卡斯来到她的身边,用镜头记录下她生命的最后阶段。
1996年9月17日下午,玛丽安在吕贝克的一家医院里安详去世,年仅46岁。去世时,身边只有记录她的记者卢卡斯。
根据玛丽安的遗愿,卢卡斯将她安葬在吕贝克伯格托公墓里,而她的墓地正好就在女儿安娜墓地的旁边,这样一来,玛丽安能有更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女儿安娜了,只不过,这样的陪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遗憾。
玛丽安和女儿安娜的墓地
2006年,ARD播放了一段关于玛丽安的纪录片,在纪录片中,玛丽安的朋友讲述了玛丽安在安娜去世后的反应,他还表示,玛丽安曾在自家酒吧的地下室练习射击,并且玛丽安从未因枪杀克劳斯而感到懊悔。
其实,玛丽安是否是谋杀克劳斯已经都不重要了,从情理来讲,克劳斯死不足惜,玛丽安也是一个深爱着女儿的母亲。从德国的法律来看,克劳斯虽然不会被判死刑,但他活着也是对社会的一种伤害,玛丽安枪杀了他也接受了法律的制裁。
玛丽安的故事被拍成3部电影 留给后人无限遐思
玛丽安的故事先后被拍成了三部电影,一部名为《巴赫迈尔案:没有时间流泪》,由德国著名导演哈克·波姆执导,另一部名为《安娜的母亲》,由德国新生代导演伯克哈德·德里斯特执导,两部电影都选择在1984年上映,为了争夺上映的主动权,两部电影都花费了很多心思。
《巴赫迈尔案:没有时间流泪》剧照
不过电影上映后,哈克·波姆执导的影片票房更好一些,在他的影片中,玛丽安被描绘成一位单身母亲,她工作到深夜,然后睡到白天,白天把七岁的女儿独自留下。
1996年,曾在最后阶段陪伴玛丽安的德国广播电台的记者卢卡斯将自己对玛丽安的记录也拍摄成为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中应用了大量玛丽安的真实镜头,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让观众更清晰地去了解玛丽安的人物性格。
该片于1996年年底上映,上映后,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于玛丽安的关注。这个时候,德国的民众才知道,原来那个曾持枪勇敢杀害罪犯的母亲居然已经去世了。人们都在为玛丽安感到惋惜,毕竟她才46岁,去世时,身边居然没有一个亲人。好在,她和安娜葬在了一起,母女俩再也不会分开了。
注:该事件真实发生于1981年3月6日上午10时左右,地点位于德国北部小城吕贝克地方法院157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