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回顾:8天掏空毕生积蓄的“温柔陷阱”
河南周口的李大爷本是靠种地维生的普通农民,与残疾妻子相依为命,生活拮据到“袜子破洞都舍不得换”。今年2月,他在深夜直播间邂逅了一位自称“离异带娃”的女主播。起初只是小额打赏支持,但主播迅速通过私聊发动情感攻势,以“爱你”“求守护”等话术填补老人的情感空缺,甚至以裸聊视频突破其心理防线。在暧昧信息与性暗示的裹挟下,李大爷8天内疯狂充值6万元,花光毕生积蓄,仅剩银行卡余额33元。直到女儿发现异常,这场“打赏狂欢”才被揭穿,但女主播已冷淡断联,仅退还1万元。
二、套路拆解:精准狩猎的“四步收割法”
- 竞争焦虑制造:主播通过直播PK营造“被欺负”人设,利用“别人要抢榜一”激发保护欲,促使受害者持续刷礼物“守护”
- 情感价值绑定:下播后立即私聊,以“宝宝”“老公”等亲密称呼建立虚拟亲密关系,针对中老年孤独感实施情感操控
- 性暗示施压:裸聊成为关键转折点,通过暴露隐私画面强化控制,辅以“不上票就是不爱我”的道德绑架
- 闭环收割:以线下见面为诱饵诱导大额转账,完成后迅速拉黑,形成“充值-承诺-违约”的诈骗链条
三、法律困局:追讨之路为何荆棘密布?
司法实践中,此类打赏常被认定为“赠与合同”,因缺乏书面协议且难以证明欺诈意图。法院多认为成年人自愿行为需自行担责,但三种情形可例外:
- 涉及未成年人打赏
- 使用夫妻共同财产且严重损害配偶权益(本案涉及妻子治病钱)
- 违背公序良俗(如裸聊取证充分)
然而,60岁的李大爷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举证主播存在虚构事实、胁迫等行为,实际操作中取证困难重重。
四、社会病灶:孤独经济下的精准围猎
犯罪团伙对目标人群画像极其精准:50-70岁男性,经济有限但渴望认同,与家人情感疏离。心理学研究显示,独居老人面对24小时情感陪聊时,多巴胺分泌水平堪比热恋期。更隐蔽的是产业链分工:从“养号”包装人设、“引流”添加目标,到“枪手”洗钱分账,已形成成熟的黑灰产链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