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熊玲谈心理”,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条乍一听很简单,却足以改变你生活方式的心理学金句。
这句话来自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对,就是那个名字拗口到主持人一不小心就会打结的心理学大师。他说:
“幸福的人,都有一种能力,就是能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转化为心流体验。比如,洗碗、扫地、上班、下班,都可以成为一种心流。”
听到这儿,估计不少人会心里嘀咕:“啊?洗碗也能幸福?上班还能有心流?别逗了吧!我一想到周一早晨的闹钟,心里就像被塞了块冰。”
但请你先别急着翻白眼。今天我就要带你深入探讨:为什么幸福的人,能把小事做出大快乐?为什么同样是洗碗,有的人满腹牢骚,而有的人却像在冥想?为什么有人上下班路上要么暴躁要么打哈欠,而有人却能越走越充实?
别走开,今天的节目你会听到:
心流究竟是什么神奇体验?
为什么小事里往往藏着大幸福?
如何训练自己,把无聊变成享受?
最关键的是,心流状态和我们的幸福感,到底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也想知道,怎么把日常琐事变成人生的“升级体验”,那就继续听下去吧。
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Flow),其实是心理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你大概也体验过:
打游戏时,一局下来两三个小时过去了,你觉得时间飞快。
写稿子或画画时,明明很复杂,却觉得自己思路流畅,沉浸其中。
跑步、游泳,哪怕身体累,但你进入了一种忘我的节奏,好像身体自己在完成动作。
这就是心流:全身心投入,完全沉浸,时间感消失,既有挑战,又能应付自如。
简单点说,心流是一种“专注到极致的爽感”。你不是被逼着做,而是沉醉在做的过程中。
契克森米哈赖发现,真正幸福的人,并不是每天都在做刺激的事情,不是天天在旅行、冒险或者中大奖,而是他们在日常琐事里,也能找到心流。
为什么“小事”能变“大幸福”?
我们换个角度想:
你一天里能去旅行几次?
能中大奖几回?
能天天去蹦极、跳伞吗?
显然不可能。我们大部分时间,其实就是在过日子:做饭、洗碗、上下班、开会、排队、买菜、扫地……
如果你把这些事情都当成“烦心事”,那人生中至少70%的时间,都在痛苦。
但如果你能把这些“小事”,转化成心流体验,那么70%的时间,就都能变成幸福。
幸福和痛苦的差别,就在这里。
所以,契克森米哈赖才会说:幸福的人,有能力把小事变成心流。
举个例子。
你是不是经常边洗碗边骂:“怎么又是我?水这么凉!油这么多!气死我了!”
结果,十分钟过去,你心情糟糕透顶。
但如果你换个方式:
把水温调到刚刚好,感受手指在水里划过的温度。
泡沫一点点清洁掉油污,碗慢慢恢复光亮,就像完成一个小型的“拯救任务”。
甚至可以放点喜欢的音乐,把洗碗当成是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时刻。
十分钟后,你不仅碗洗干净了,心情也变轻松了。
有人说,这不就是“自我安慰”吗?
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你把注意力从“烦躁”转移到“过程”,你就进入了心流。
心流不是自我欺骗,而是一种专注和享受过程的能力。
再比如,每天上班的地铁里,有两种人。
一种人刷着手机,抱怨“人太多了”“又迟到了”,心情越来越差。
另一种人戴上耳机,听播客或音乐,把这段时间当成学习或放松的机会。
同样是40分钟的地铁,一个人满身怨气,一个人却像完成了一次“充电”。
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把日常小事,转化为心流。
那么,心流怎么炼成呢?契克森米哈赖总结了三个关键条件:
有明确的目标
目标不一定要大,比如“今天我要把这篇报告写完”“我要把地扫干净”,都行。没有目标,你就容易乱飘。
挑战和能力匹配
太简单会无聊,太难会焦虑。比如,你让一个小学生去写博士论文,他会崩溃;但让他解一道稍微有点难度的数学题,他可能会特别投入。
即时反馈
比如打游戏,你一击中敌人,就立刻有反馈;洗碗时,你看到泡沫变少、碗变干净,也是一种反馈。
只要符合这三点,任何小事都能进入心流。
这里给大家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马云的扫地哲学
马云年轻时在宾馆打工,很多人扫地时都是敷衍了事,但马云会认真观察:怎样扫能更快?怎样能更干净?甚至会边扫边练英语,跟外国游客搭话。别人觉得是“脏活累活”,他却把扫地练成了“升级打怪”,这就是典型的心流。
村上春树的跑步人生
村上春树每天跑步10公里,他说跑步让他进入心流——脚步的节奏、呼吸的频率、身体的反馈,都会让他完全沉浸其中。别人觉得跑步无聊,他却把它变成了冥想般的享受。
普通人的上班路
我认识一个朋友,每天骑车40分钟上班。别人嫌累,他却说那是自己一天最快乐的时间,因为骑车的风声、肌肉的运动、路线的节奏感,都会让他进入心流状态。他甚至觉得,下班那段路,比工作本身还快乐。
那我们怎么在自己的生活里,练习心流呢?给大家几个小技巧:
专注于当下,而不是结果
洗碗时,不要想“什么时候结束”,而是感受手里的动作。
给小事设定挑战
比如扫地时,试试在十分钟内完成;写邮件时,挑战自己用更精炼的语言。
创造仪式感
倒杯咖啡、放首歌,让一件无聊的小事,变得有“开始”的仪式。
善用碎片时间
上下班路上,听一本书、学一个课程,哪怕只学十分钟,也能进入心流。
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契克森米哈赖的深意了:
幸福,不是等大事发生,而是把小事做出心流。
真正幸福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而是他们有一双发现心流的眼睛,一颗能专注当下的心。
如果你每天都能在洗碗时感到宁静,在上下班路上感到充实,在扫地时获得满足感,那么,幸福就不会是“将来时”,而是“正在进行时”。
所以,别再等着中大奖、升职、发财才觉得幸福。
幸福可能就在你手里的抹布里,在你脚下的地铁里,在你每天必经的琐事里。
记住契克森米哈赖那句话:“幸福的人,都有一种能力,就是能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转化为心流体验。”
而你,也可以,从今天洗碗的那一刻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