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万清云 文/图 灭火器、消防斧、急救包、应急担架……这些平时只在专业场所能见到的应急救援设备,如今出现在了青山湖区上海路街道的居民小区里。近日,上海路街道在青山湖区应急管理局精心指导下创新打造的邻里互助应急屋正式投入使用,这个被居民亲切称为“应急小屋”的便民设施,成为社区一道新的风景线,也让辖区3000多位居民直呼:“安全感拉满了!”
一屋多用:小小空间装载满满安全感
在这个约15平方米的应急屋内,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分类摆放、井然有序。消防应急区配备了灭火器、灭火拖把、消防水带、消防扳手、消防斧等专业设备;医疗救护区放置着急救包、应急担架、常用药品等医疗物资。
“别看这间屋子不大,里面装的可都是‘宝贝’。”应急屋管理员小李向记者介绍,“遇到紧急情况,居民可以第一时间来这里取用设备,为专业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上海路街道辖区内多为老旧小区,存在设施陈旧、道路狭窄等问题,一旦发生火情或其他险情,大型救援设备难以快速进入。“应急屋的设立,正好填补了公共救援的‘时间差’和‘覆盖盲区’。”街道党工委书记赖海燕表示,“特别是在发生火灾、医疗急救等突发事件时,这些设备和物资能发挥关键作用。”
快速响应:打造五分钟应急服务圈
应急屋不仅是物资存放点,更是社区应急响应体系的重要节点。街道以应急屋为中心,打造了五分钟应急响应圈,辐射周边500米范围内的住宅区。
依托街道已有的“准物业”服务,配套建立了24小时值守制度,公布应急服务电话,安排专人接听处置;组建了由退役军人、社区医生、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专业应急队伍,确保应急屋不仅“有物资”,更能“快速用、专业用”。
“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拨打应急电话,马上就有专业人员响应。”值班主任谭小明表示,队伍成员就居住在社区内,能够实现“就近响应、快速抵达”。
成效显著:已成功处置多起应急事件
应急屋运行以来,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以前看到燃气故障,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居住在附近小区的王阿姨说,“现在有了这个应急屋,感觉安全有了保障,心里踏实多了。”
截至目前,应急屋已协助居民处置电路短路、下水道堵塞、燃气故障等各类应急事件12起,成功处置初起火灾2起,真正成了社区居民的“安全前哨”。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屋,不仅存放着应急救援的物资,更承载着整个社区的安全感,真正打通了应急服务的“最后500米”。赖海燕表示,下一步还将根据居民需求,不断完善应急屋的功能和服务,让这个小小的应急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居民筑牢安全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