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欣的掉粉数据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娱乐圈“资本二代”的脆弱性:20天掉粉137万,商业合作方集体撤退,影视项目停摆,连“甜妹”的人设都成了遮不住的笑话。但比掉粉更触目惊心的,是她背后家族财富链条的崩塌——当“甜妹滤镜”碎了一地,露出的不仅是个人口碑的崩坏,更是一场资本黑箱的暴露。
虞书欣的财富危机,始于“家族企业”的原罪。财经博主“老潘财商”的质疑视频里,一组数据刺痛公众神经:虞父关联企业涉嫌非法占用国企资金15亿元,与国企交易税负率仅0.34%(远低于行业正常水平),更通过低价获取上海超导原始股牟利。
这些指控虽未盖棺定论,却撕开了“资本二代”的遮羞布——当普通人还在为房贷奔波时,“甜妹”的家族却能通过“特殊操作”轻松套取国有资产;当打工人辛苦纳税时,“甜妹”的企业却用0.34%的低税率“合理避税”。网友质问:“富豪的钱,到底是劳动所得,还是权力寻租?”
更致命的是,这场财富争议与“霸凌指控”形成了双重绞杀。演员张昊玥公开回忆2016年综艺《一年级·毕业季》中,虞书欣联合小团体对其孤立辱骂,称“像盘丝洞蜘蛛精”的嘲讽让她抑郁退圈。
当“甜妹”的甜美笑容与“校园霸凌者”的尖锐话语重叠,公众突然意识到:原来镜头前的“团宠”,可能只是资本堆砌的“人设”;原来被粉丝追捧的“可爱”,可能只是被财富保护的“特权”。
商业合作的集体撤退,本质是资本对风险的规避。优酸乳、自然堂、COACH等品牌的紧急切割,不是因为“粉丝脱粉”,而是恐惧与“问题艺人”“问题家族”绑定后的舆论反噬。
待播剧《一念江南》的延期、《嘘,国王在冬眠》的播出风险,更是影视行业对“资本黑箱”的本能抗拒——当明星背后的家族涉及国资流失、霸凌维权等敏感议题,谁还敢为“不确定性”买单?
虞书欣的案例,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当“甜妹滤镜”遮不住家族财富的原罪,当“人设光环”盖不住资本运作的暗箱,掉粉137万不过是舆论审判的开始。
公众需要的不是“明星自辩”,而是对家族企业的监管介入、对霸凌事件的真相调查——毕竟,当娱乐八卦裹挟着国有资产流失与职场尊严侵害,吃瓜群众早已变身清醒的监督者。这场风暴,终将成为一面照见娱乐圈资本生态的镜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