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武汉大学又上热搜。舆情就是这样,一个企业、机构或一个人成为热点,那有关它们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热点,甚至有MCN已经习惯了翻旧信息、编造虚假信息、胡乱引申猜疑,从而做新的热点吸引流量(不信的话,到各自媒体平台看看近期的另一个热点“小米”)。
这次热搜也是无中生有型的,从时间发生到结束,各方(含媒体)都没有能找到一个来自官方的说法,此“下架”也对主体事件进展没任何影响,当然延续了热点。
事件进程:
9月10日早间,多家媒体查询知网发现,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当事人杨某媛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没了”(媒体称,“已经下架”,这并不准确,“下架”应有动作人)。
国内媒体记者纷纷致电知网客服,得到的答复是撤下学位论文需要作者本人联系学校研究生院老师出具撤稿函给到学位论文部,知网就会进行撤稿(这个说法是对的,但与此事件无关,这是一个常规做法,编辑自己也可以依此路径,要求知网“下架”自己的论文)。
媒体记者进一步询问,如果作者未申请,学校是否可以直接给知网发撤稿函,知网客服称不清楚,需问学校(这部分说明客服不专业,因为其回复是矛盾的,这是知网的流程,而不是学校的流程。知网确实可以不经过作者同意,甚至不通知作者本人就下载一些论文或文章),也不清楚关于杨某媛论文被撤下的情况(这才是实话,就是“编辑啥也没问到”)。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给出的回复是:“刚接到消息,正在核实。”(这只说明,回复人不了解情况,甚至是否武汉大学发了“撤稿函”,回复人都不知道,或知道但不对外说,同样是“编辑啥也没问到”)
9月10日全天,知网和武大方面都未就论文下架一事公开说明(为啥要公开说明呢?事实是,越是热点,官方回复越慎重,回复周期越长,因为一旦回复,该机构就可能成为新一轮舆情的当事人)。
9月10日晚间,杨某媛的硕士学位论文在知网上又恢复下载了。
流程审计:
知网上有很多很多论文,也并不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平台。某篇或某些论文在某个时间段内找不到或下载不了,并不是啥大事。但是,因为事涉某热点,然后就被媒体要求公开说明。
如果我说,网上热点的“公开说明”,30%左右就是为了应对媒体胡编的,另外60%以上都有部分掩盖或美化,只有不到10%的说的是真实情况。媒体的这种“穷追猛打”还有意义吗?
如果媒体真关注这个热点,那就每天一篇要求武汉大学公布主体事件进展(自从闹了一出后,媒体也采访不到校长了)。毕竟调查都一个多月了,这点小事怎么说都不应该拖这么长时间,武汉大学的声誉正在领导们拖延过程中不断“矮化”。如果武汉大学还不回应,媒体还可以去教育部采访。
至于杨某媛的论文,我只关注两件事:
①该论文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否可以支撑某人获得硕士学位?
②超过31万的下载量,知网能获得多少收入?武汉大学应得多少?杨某媛应得多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