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孩子用电话手表吗?
您家孩子玩qq、微信、电竞游戏吗?
随着中小学生接触网络时间增多
诈骗分子也更多地把黑手伸向孩子
为此希望学生和家长提高防范意识
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真实案例
案例一
2025年1月,学生小帅(化名)在手机上玩和平精英认识了一个网友,网友主动添加其QQ称可以解除未成年防沉迷限制,需要小帅配合提供信息,随后在该网友的诱导下,小帅使用其家长的身份证、电话号码、银行卡号、支付宝密码向嫌疑人转账三万余元,后家长发现被骗。
案例二
2024年12月,学生小美(化名)玩元梦之星认识一个网友,对方称进入一个网站可以免费领取游戏道具,小美信以为真,在手机上登录了对方提供的诈骗网站,随后一自称“网警”的人与小美取得联系,并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出示警官证,“网警”以小美是未成年人为由,要对小美实施罚款处罚,网友稳定小美情绪并告知罚款的钱可以通过做任务退回,从而使小美逐渐放松警惕,向对方账户转账近万元。
案例三
2024年12月,学生小华(化名)在闲鱼发布出售谷子(动漫、游戏的周边)信息,随后有网友私聊小华希望通过QQ联系交易,在QQ上网友诱导小华下载诈骗APP,并借口提供担保要小华先转账汇款到APP内客服提供的账号上才能完成交易,因小华急于出售谷子,于是便通过生活缴费、扫码充值等方式向诈骗分子转账四千元。
中小学生被诈骗的常见形式
01
境外务工诈骗
以“包机票、免面试”“日薪2000元”“‘游戏代练”“电竞比赛”等话术在短视频平台、社交群组发布虚假招聘广告,引诱学生上钩。受害者抵达境外后,立即被控制并转卖至缅甸妙瓦底等电诈园区,手机、护照被没收,人身自由被剥夺。
02
免费游戏皮肤陷阱
诈骗分子谎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皮肤,诱导孩子通过家长手机开启“屏幕共享”,通过“激活、认证、验证”骗取钱财。
03
威胁恐吓下套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游戏社区等发布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加入QQ群、微信群,然后假冒警察、律师等恐吓未成年人涉案,且要求必须对“案件”保密,不得告诉包括家长在内的任何人,否则就将全家人抓捕。在这些恐吓下,不辨真伪的孩子只好用父母手机给对方转账来“证明清白”。
04
冒充熟人借钱
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导致QQ或微信号被盗,有的甚至还会直接授权他人登录。诈骗分子利用这个机会,用当事人名义四处借钱,或者发送诈骗信息实时诈骗。
05
网络追星诱惑
诈骗分子引诱未成年人加入虚假的明星粉丝群,以获取明星签名或礼物为诱饵,以打榜、刷礼物、募捐等名义引导未成年人转账或陷入“刷单”陷阱。
06
其他诈骗形式
电信诈骗防骗指南
青少年防范方法
1.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谨慎加入陌生的群组,不要轻信他人。
2.不要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不轻易打开陌生人发来的文件或点击未知链接。
3.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与家人的信息,如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支付宝账号,以及密码等。
4.不要相信互联网上随便弹出的“免费装备”“低价游戏”“明星联系方式”等窗口信息,这往往是骗子的诱饵。
家长防范方法
1.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尽量不设置免密支付,以免其受骗后进行大额转账汇款。
2.控制孩子的压岁钱或者零花钱的随意支出,建议帮孩子存定期或者限定流水金额。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经常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查看社交及银行账户的支付款项。
4.给孩子的微信设置转账24小时到账,如若不幸被骗,有充足时间止付。
牢记四要,四不要
四要
1、转账前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对对方身份。
2、微信支付宝要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发现被骗可以及时撤回。
3、网上聊天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4、接到可疑电话或发现自己亲友被骗的要及时拨打110。
四不要
1、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和身份证等信息。
2、不要在任何网站接受通缉令、逮捕令和资产冻结令。
3、不要点击不明链接。
4、不要将资产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本文来源:安全稳定与信访处综合全民防骗局、湘西公安、成武公安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