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 年 1 月 11 日,曾经在伪满洲国担任重要职务的张景惠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去世,终年八十八岁。这位在近代东北历史上具有相当复杂经历的人物,最终以战犯的身份走完了充满争议的一生。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据同被关押的于镜涛等人回忆,张景惠直至临终前仍时常咒骂蒋介石“不讲信义,没有良心”。
豆腐兄弟
如果张景惠当年跟着张学良一起退出了东北,他的命运也一定会不同。就看看一枪不放丢失了热河的汤玉麟,做了一辈子坏事,但是因为晚年没有投向日本人而好歹在历史上留了两句好话。
张景惠的经历相当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有几分传奇。张早年以卖豆腐为生,后结识东北传奇人物张作霖并结拜为兄弟,由此成为奉系元老。
和其他人相比,张景惠确实有些风头不显,毕竟在民国初期张作霖、冯德林甚至是张作相等人已经声名远扬了,张景惠当然是角落里的人。尽管他缺乏雄才大略,甚至被土肥原贤二讥笑为“毫无学问,人既颟顸,又无大志远谋”,但他精于人际周旋,在东北复杂的权力网络中积累了深厚人脉。
这种“影响力”并非是因为张景惠能力服众带来的,而是因为他长期担任要职所带来的关系资源,毕竟作为东北王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就是再怎么不济也是有几成分量在里面的。
日本人看中他身上“好好先生”特质,他易于操控,又能以其“元老”身份装点门面。日本关东军正是看中他“擅得于人和”且愿意无条件执行日方指示的特点,才在1935年用他替换了稍具独立意识的郑孝胥,出任伪满洲国重要职务,并在此位上一坐便是十年。
豆腐果然没有骨头
一个人没有能力不可怕,就怕他自以为聪明,那可真是灾难,很遗憾张景惠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他没什么本事,但是跟着老兄弟们身边久了,他也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张景惠就通过日本浪人新井五夫与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密谈,迅速答应合作。
张景惠随即在哈尔滨宣布成立“东省特别区治安维持会”,并接受日军提供的枪支和资金,公开投敌。
对于张景惠而言,这一选择并非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而是其对强弱形势判断后的主动依附。如果说因为黑龙江地处大北方而势单力孤的话,马占山将军却能在有限的条件继续跟日本抗争,张景惠作为奉系元老却在气节上差了太多了。
对于张景惠来说,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的被炸身亡,以及后来张学良的不抵抗,都让他深信日本人的强大不可战胜。中国有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张景惠自我感觉自己是个俊杰了。
早干什么了
1945年日本败局已定,张景惠便开始为自己的后路谋划。
张景惠没什么大本事,但是他自以为还几分小聪明。他之所以相信自己有可能从蒋介石手中保全性命,并非毫无根据的幻想。
据载,老蒋的确曾派人当面告知张景惠,要他“敷衍日本,以图后事”,这所谓的“曲线救国”密约,成了张景惠最大的心理安慰。
有意思的是,张景惠甚至一度想要拉拢把兄弟张作相去华北伪政权任职抓权,为日后铺路。
然而在张景惠心中强大的日本宣布投降后,他立即返回长春组织“东北地方治安维持会”,自任会长,并急忙声称自己“奉蒋主席和少帅的命令,留下来与日本人周旋”,试图洗白身份,抢占“维持治安”的功劳,以期向重庆方面邀功。
运气还真不错
按照老蒋的脾气,张景惠只会给自己在抗战中的经历增加污点,肯定是要处理掉的。那么,蒋介石为何最终没有下令处决张景惠呢?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张景惠是在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后即被逮捕,并于1950年才被移交给新中国政府。所以说张景惠并未直接落入国民党手中,这使得蒋介石失去了直接处置他的机会。
老蒋没杀掉张景惠,更没有救他。
尽管老蒋确有利用“曲线救国”策略拉拢部分伪职人员为其所用的记录,但像张景惠这样位高权重、公开劣迹斑斑的大汉奸,其利用价值与其声名狼藉的程度相比,其性价比已大打折扣。
再说了战后国内严惩的呼声极高,蒋介石即便曾有暗示,也未必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庇护这样一个众所周日的亲日派头面人物,在介公的棋局中,张景惠更多是一枚已使用完毕且价值降低的棋子,其生死已无足轻重。
处心积虑的张景惠未能等来蒋介石的“保全”,而是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中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九年。他的命运与其他许多伪满高官一样,在新时代接受了审判与改造。
不过他的儿子张梦实,却是一位早已秘密加入我党的爱国青年,在1950年代表新中国政府接收了包括自己父亲在内的这批战犯,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历史记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