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璜田乡璜蔚村,有一位老人用毕生精力守护着徽剧这门传统的艺术,他就是“黄山好人”、歙县庆升徽剧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朱祝新。从遍访乡村搜集资料到主持编著《歙县徽剧志》;从躬身梨园筹建农民剧团,到复排经典剧目;从义务授课培育新人,到推动徽剧登上国际舞台,他用行动诠释着对徽剧的热爱与坚守,成为徽剧传承路上的重要推动者。
“璜蔚村既是拥有红色历史的革命热土,也是徽剧重要发源地。”朱祝新常向来访的人介绍道。作为土生土长的璜蔚村人,他自幼便在徽剧中长大,田间地头的哼唱、戏台上的精彩表演,“让徽剧走出大山”的种子在他心中扎根。
2014年,在他的参与筹建下,黄山市唯一的农民徽剧团——歙县庆升徽剧团正式成立。“剧团刚起步时,演员都是农闲时的村民,凑齐一套完整行头都难。”朱祝新回忆道。他带着团队四处奔走,收集大量徽剧文史资料,先后复排了《穆桂英挂帅》《狸猫换太子》等十几部传统剧目。
如今,庆升徽剧团已有40余名演员,团员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年轻的仅16岁。他们大多是本土农民,从小在祖辈的熏陶下,学习曲谱、唱戏,掌握了锣鼓、徽胡、唢呐、化妆等舞台技艺,部分团员还能自己制作道具和乐器。“这十来年,我们从‘台下凑数’到‘台上出彩’,靠的就是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朱祝新说,剧团的成长,正是徽剧生命力的最好证明。
“我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接触徽剧,扮演的是穆桂英,穆桂英这个角色深深吸引了我。我在接触徽剧时,从每个动作到每句唱腔,朱老师都很严格地教我,带我去理解角色,让我演得活灵活现,我非常感谢他。”璜田中心学校学生胡明慧曾向来访者说过。多年来,朱祝新义务担任璜田中心学校的“兼职”徽剧老师,每周都会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从唱腔、身段到表演技巧,耐心指导。在他的努力下,已有20多名学生爱上了徽剧,成为徽剧传承的新生力量。
“我希望在有生之年,支持剧团的年轻一代,尽力把徽剧传承下去。”如今70岁的朱祝新,依旧秉持传承理念。他推动徽剧登上央视国际频道,让古老艺术走向世界;闲暇时编写新剧目,为传统注入新时代元素,他期待年轻人用镜头和创意让徽剧“破圈”。
随着璜蔚村“徽剧之乡”的传承步伐,徽剧正一步步迈向新时代,朱祝新用一生的坚守证明:非遗的生命力,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热爱与创新中。
(杨宇晨 吴文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