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近发现自己来上下楼越来越吃力、买袋米都提不动,拧个瓶盖也得让老伴帮忙。他原以为是年纪大了的自然现象,直到儿子带他去株洲市中心医院康复治疗就医才发现----原来得了“肌少症”。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顾名思义就是肌肉量减少、肌肉功能下降的综合征。这不是正常的衰老过程,而是一种需要干预的疾病。30岁后,人体肌肉量每10年下降3-8%,70岁后下降速度加快。就像汽车零部件磨损般,肌肉会逐渐“缩水”。
肌少症的隐形危害
1.跌倒风险增加:肌肉力量不足导致平衡能力下降,老年人跌倒后容易骨折。而跌倒是我国 65 岁以上老人因伤致死的首要原因,超半数老人因跌倒住院,且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2.代谢能力下降:肌肉是葡萄糖代谢的主要场所,肌肉减少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3.生活质量下降:日常活动受限,甚至逐渐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既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也加重家人负担。
自查方法,符合两项需警惕。
1.测小腿围,男性<34 厘米、女性< 33 厘米,可能肌肉量不足,测量时需坐姿自然下垂双腿,绕小腿最粗处水平量。
2.徒手起坐测试:双手交叉抱肩,尝试不借助手臂力量从椅子上站起,重复5次时间>12秒。
3.步速测试:日常行走速度<1米/秒。
科学应对有秒招
1.蛋白质要吃够:它是肌肉的 “建筑材料”,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0-1.5克蛋白质,均匀分配到三餐中。鸡蛋、牛奶、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来源。
2.力量训练要做对:
坐位抬腿:增强大腿力量
站立提踵:增强小腿力量
弹力带训练:安全有效抗阻训练
每周3-4次,每次20-30分钟
3.维生素D要充足:多晒太阳,适当摄入海鱼、动物肝脏和蛋黄。
特别提醒:不要盲目追求 “老来瘦”!适当的体重和肌肉量是健康长寿的保障。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有肌少症,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评估和指导。
保持肌肉力量,才能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从现在开始,重视肌肉健康,让身体保持活力!
通讯员吴振华(株洲市中心医院康复治疗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