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塘沟高跷队
黄凯声
1941年冬,全民族抗日战争进入紧张阶段,为配合斗争深入开展,在组织安排下,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写墙字贴标语,召开群众大会,宣讲形势,宣讲革命道理。为使宣传活动丰富多彩,收到预期效果,我们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为此,我们塘沟乡组织了高跷队,有150人参加,分成三个队。南门队组织者孙昭银,编剧是张立贤;西门队组织者是苗殿友。这在当时来说,组织这么多人同时开展活动,可以说是空前的。
三个队互相竞争,各有千秋,南门队大唱革命歌曲,我和王安禹演双簧,即一个人在后面唱,一个人在前面表演,王安尧还用连花落表演三不可(不可偷盗,不可赌博,不可抽大烟);西门队突出演技,苗义堂和南树银配合表演扑蝴蝶,南树银踩着高跷跌叉扑蝴蝶,跌下去扑、再爬起来扑,15岁的孩子如此表演实属不易;北门队锣鼓打得好,打出多少曲牌,很好听;南门队为了竞争,田瑞吾老先生特地派人到高沟镇借来锣鼓棚,五彩缤纷,四个人用竹竿撑起来抬着,打锣鼓的人,在棚子里打,确实壮观。除雨雪天几乎天天有活动,吸引全镇男女老少看热闹。
群众发动起来了,觉悟提高了,赌钱的人少了。当时各乡组成了基干队(脱产)、自卫队,有人出人,有枪出枪。由于我们高跷队宣传活动声势浩大,淮海军分区司令部(当时驻周集乡南小胡庄)特地通知我们前去表演,记得当时由中队长许慈雨带队,那天观看的人很多,部队有几百人,野场上坐了一大片,周围都是老百姓。刘震、覃健司令员亲自来观看,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中午还招待我们吃午饭,吃的是猪肉粉丝烧黄芽菜,还有鸡蛋糕、小麦面卷子,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了。
以后,又专程到徐码街演给杨纯部长(当时是淮海区党委组织部长兼民运部长)看,还应邀到陈圩演出。因当时生活困难,在陈圩演出没有在小胡庄吃得好,大家还打趣编了一段顺口溜:陈圩人,真不孬,吃的都是小米糕;陈圩人,真不坏,吃的都是咸酱菜。(选自《岁月回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