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器装备发展的漫漫长河中,每一个新的设计元素的出现,都可能意味着一场战术革新。最近,央视报道中首次曝光的歼-35舰载机的内置折叠式登机梯,引发了广大军事爱好者的热烈讨论。这一设计,不仅在我国战斗机发展历程中是第一次,其与美军F-35如出一辙的设计思路,更是让人不禁遐想,这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考量?
通常情况下,海军舰载机由于其特殊的作战环境,设有机内登机梯是较为常见的做法。歼-35采用可折叠的内置登机梯,有着诸多显著优势。航母甲板空间寸土寸金,舰载机自带折叠式登机梯,可极大减少对甲板后勤保障的依赖。
以往,在战机出动前,等待专用登机梯的过程会耗费一定时间,如今飞行员用自己飞机内置的梯子就能快速上下飞机,减少了一道备航工序,有效缩短了舰载机的出动整备时间。时间就是战斗力,这一小小的设计改进,对于提升全舰的整体战斗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歼-35舰载机的登机梯,采用了可折叠的内置登机梯,主要结构设计与美军F-35几乎一模一样。兔子这是彻底把鹰酱薅秃噜皮了。
回顾我国战机设计的传统,由于对飞机重量的严格把控,长期以来我国的战斗机都不自带登机梯。这背后是对极致性能的追求,因为飞机重量的每一次增加,都可能影响其航程、机动性等关键性能指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