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的阳光下,她穿着简单的吊带装,笑容明亮得像少年人眼里的光,身姿舒展自然,却被网友用 “熟透了” 这样的词反复打量。
这场争议像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大众对女孩成长的苛刻,更反衬出这个在聚光灯下长大的姑娘,早已修炼出超越年龄的清醒与从容。
其实回望黄多多的成长轨迹,藏着太多被忽略的闪光点。
《爸爸去哪儿》里,她是会默默给弟弟妹妹系鞋带、分零食的小大人,细腻体贴里透着超越年龄的同理心;
12 岁站上话剧舞台主演《小王子》,排练到深夜累得直不起腰,导演问要不要休息,她摇摇头说 “再来一次”,那份对舞台的敬畏与执着,是很多成年人都未必有的韧劲;
读国际高中时,面对课程压力与外界议论,她坦然回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不抱怨、不矫情,把压力化作前行的底气。
她从不是被保护在温室里的星二代。
9 岁打耳洞被批 “早熟”,她没因此收敛对美的尝试,后来染紫色、金色头发,是少女对自我风格的探索;
读错字被骂 “文盲”,她当天就在公众号道歉删片,不逃避错误的坦荡,比很多成年人的推诿更显珍贵。
如今 18 岁的她,会弹钢琴、画油画,在话剧里诠释复杂角色,在国外读书时认真完成每一份课业,用实打实的努力勾勒着自己的人生轮廓。
可这些光芒,总被 “星二代” 的标签和过度审视掩盖。
有人盯着她的身材评头论足,却忘了 18 岁的身体本就该是蓬勃生长的模样;
有人质疑她 “太成熟”,却忽略她在慈善义演后台帮着摆道具、和小演员说笑时的纯粹;
有人翻旧照揣测 “是否整容”,却看不见她多年来坚持练琴、演戏,在爱好里沉淀出的独特气质。
她的 “成熟” 从不是刻意模仿成人世界的浮华,而是在一次次面对争议时,学会了不卑不亢地做自己 —— 不因为赞美而飘,不因为诋毁而缩,这种定力,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成长。
更难得的是她对 “自我” 的坚守。
面对 “穿得太成熟” 的质疑,她没刻意换上不符心性的童装;
面对 “星二代资源好” 的酸言,她用排练厅的汗水证明 “机会握在手里也要接得住”;
面对无端的造谣与揣测,她选择用沉默代替争辩,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上。
18 岁的青春本就该有千万种模样,她可以是白裙飘飘的纯澈少女,也可以是自在展现生命力的鲜活个体,这种对 “自我” 的接纳与舒展,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品质。
黄多多的故事,说到底是每个女孩成长的缩影 —— 我们都曾在他人的目光里犹豫,在世俗的规训里挣扎。
而她最让人佩服的,是在铺天盖地的议论中,依然能守住自己的节奏:该努力时全力以赴,该绽放时毫不羞怯,该承担时坦然面对。
18 岁的她,早已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成长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在争议里依然能清醒地扎根,在审视中依然敢舒展地生长。
这样的黄多多,值得被看见的,从来不是那张被放大的照片,而是她骨子里那份 “做自己” 的勇敢与笃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