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9月8日,京津冀三地联合主办的“协同发展谱新篇”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记者随采访团走进活动首站——河北雄安新区,切身感受这座“未来之城”如何通过夯实数字底座、培育创新生态、开放应用场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近距离观察三地在产业协同、资源整合、科技赋能等领域的突破。
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是雄安新区唯一永久性数据中心,是为建设智慧城市、打造“云上雄安”提供重要支撑的“城市大脑”。在这里,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尽收眼底”:哪些主干道在高峰时段交通最为繁忙?居民小区是否存在电动自行车违规进入电梯的情况?综合管廊内的电力、燃气、供热及供水等管线是否运行正常……
“就拿‘多表集抄’系统来说,不仅能为新区居民的各种表具提供远程自动抄表、缴费服务,还能实时监测居民的用水、用电、用气等数据,通过智能算法进行精准分析。”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刘鑫举例说,独居老人如果长时间没有用水数据,系统会第一时间自动报警,并通知社区工作人员电话询问或上门查看,避免发生独居老人发生意外却无人知晓的情况。
数字城市发展离不开算力支撑。近年来,雄安新区依托城市计算中心等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探索数字应用场景。作为算力底座提供商,来自我市的安擎计算机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为雄安新区提供了超过1000台定制化国产服务器,全面支撑其“城市大脑”的高效运行。
在距此不远的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不仅是空天信息产业与京津冀高端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中关村集成服务与新理念、新技术转化应用的示范区。
“我们研发的AI(人工智能)盒子搭载到无人机上,可以实现无人机自主导航、自主巡飞。在这栋大厦,有不少我们的合作伙伴,‘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低空经济大厦,雄安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伟华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的母公司——北京合众恒跃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华宁电子、紫光测控、北海通讯等多家天津企业有所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企业带来了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1+1+1>3’的效应。”他说。
机器人能采摘、能灭火,AI可辅助中医问诊,脑机接口能实现“隔空取物”……这样的场景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科创园已成为现实。
“我们的北斗智慧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平台,可运用‘北斗+5G室分’室内定位技术,实现在地下停车场精准导航,解决‘找车难’的问题。”中国铁塔通信研究院研究员刘翔表示,他们正积极借鉴其他城市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京津冀智能化场景应用。“未来,我们计划在天津围绕地下停车场智能化管理、室内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挂号引导系统)等领域,推动相关技术与管理模式落地,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他说。
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科创园的展区内,数字智能、绿色低碳、智慧生活等领域的创新成果琳琅满目,科技气息扑面而来。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参展企业都在天津有业务布局。
中航通飞华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与天津企业合作了20多年,其产品被广泛用于农林作业、航空护林、灭蝗灭鼠等领域;河北省故城县医院为环湖医院、第一中心医院、肿瘤医院等多家天津医院提供影像学评估,今年以来已受托完成数十例评估病例;麦盟科技(雄安)有限公司研发的AI课堂智慧分析平台在天津光华外国语学校2025年春季“行研课”中首次深度应用;雄安千方数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市南开区布局智慧停车系统,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泊位与充电桩信息实时共享,有效缓解停车充电难题。
一日探访,三个坐标,共同勾勒出雄安新区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画卷。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持续深化“一盘棋”理念,在规划协同、政策衔接、产业联动、生态共治等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功能互补、要素联动、活力迸发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