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抗日的烽火岁月里,桦南湖南营战斗犹如一颗划破黑暗夜空的流星,闪耀着东北民众救国军战士们的英勇与牺牲精神,成为了抗战历史中不可磨灭的悲壮篇章。
地处横贷山西南地带是桦南湖南营老镇。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东北大地,妄图将这片富饶的土地永远据为己有。为了加强对东北的殖民统治,日本开始向东北大量派遣武装移民团,桦南湖南营的日本武装移民团就是他们妄图长期盘踞的一颗“钉子”。
同年6月1日,东北民众救国军以景振卿总指挥决定对湖南营日本武装移民团发起攻袭。东北民众救国军的战士们大多是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的普通百姓,他们深知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决心为了保卫家乡、保卫祖国,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战斗打响前,东北民众救国军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计划先由攻进西门的部队到达街里后纵火为号,然后各门伏兵一齐攻入街里。然而,战斗的发展却充满了变数。进入西门的部队不遵守双方协定,进门后就缴壮丁团的枪,壮丁团开枪还击。这枪声就像一个信号使得街里各地的日本人立即参加战斗,原本隐蔽的作战计划瞬间被打乱。从西门进去的部队很快就被打了出来。东门和北门的攻击部队听到枪声,也都开始攻击,但敌人凭借着坚固的地堡、炮台等工事,以及精良的武器装备,一次次将攻击部队打退。尽管如此,民众救国军的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冲锋用简陋的武器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东北民众救国军前敌总指挥景振卿在战斗中表现得尤为英勇。他看到部队进攻受阻,心急如焚,赶到南门外与在那里待命的部队,再次发起冲锋。敌人集中火力向他们猛射部队被压迫到一个小凹沟里,进不得,退不了。但景振卿毫不畏惧,他重新组织冲锋,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然而,敌人的炮火太过猛烈,景振卿身中数弹,鲜血淋漓。他几次挣扎着站起来,号召大家:“不消灭鬼子决不能后退!”但终因伤势过重,东北民众救国军前敌总指挥景振卿倒在了这片他为之奋斗的土地上时年54岁。
景振卿的牺牲并没有让战士们失去斗志,反而更加激起了他们的仇恨。周雅山临时被任命为总指挥后,继续带领民众救国军紧紧地包围着湖南营。此时,被围困的日本武装移民团也陷入了困境。他们早已与依兰敌人总部断绝联系,粮食和其他物资开始缺乏起来,日军开拓团用无线电台向新京(长春)告急。5月15日,日本拓务省代办处,利用第十师团提供的一架轻型飞机,在湖南营着陆,支援日本开拓团,企图以此来维持他们的抵抗。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民众救国军依然坚守阵地,与敌人展开了长时间的对峙和战斗。这场战斗持续了数日,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东北民众救国军虽然最终未能完全攻克湖南营,但他们的英勇战斗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东北抗日军民的士气。
湖南营血战是东北抗日斗争中的一个缩影。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无数像景振卿,为了民族的尊严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为了纪念景振卿等烈士,1991年8月1日,桦南县人民政府建成湖南营抗日纪念碑,现在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当站在湖南营这片土地上,仿佛还能听到当年那激烈的枪炮声和战士们的喊杀声。应当铭记这段历史,传承抗联战士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抗联精神这面旗帜,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飘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勇往直前。
(康 石)
作者简介: 李生,字:康石,1974年下乡知青,1980年返城在佳木斯电视台专题部当摄影记者。拍摄过很多纪录片 :2004年拍摄《佳木斯一一东北小延安》2014拍摄纪录片《铁血三江》2014年拍摄 《决战黎明》 喜爱用文字书写自然风光、生活趣事,人生感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