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国举行了一场震撼世界的阅兵式。先进武器、整齐军容、强大气势,不仅让全国民众热血沸腾,也让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迅速作出回应。仅仅一天后,美国五角大楼内部传出消息,正在起草一份全新的国防战略草案,核心方向从“遏制中国”转为“保护本土与西半球安全”。
这场变化背后,意味着美国的对华政策正从攻势转为防守。在战略转向不到24小时之内,台岛方面也“突然变脸”。赖清德提出所谓的“两岸和平条件”,只要大陆“正视岛内民意”和“中华民族的存在事实”,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美国为何突然转向?赖清德又为何急于“示好”?
时间回到7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方坚决反对美台官方往来,点名批评赖清德“窜美”行为。这次表态来得直接,并不像以往那样“点到为止”。
就在两周后,特朗普政府开始对台政策“踩刹车”。7月30日,美国务院明确拒绝了赖清德在访问中南美期间过境纽约的请求,强调“对台高官过境没有改变政策”,但实际行动却是实打实的“拒绝”。
这个决定在岛内引起轰动,因为赖清德原本打算借“过境”之名与美国政要碰面,借机刷存在感。结果美国直接“挡驾”,让他颜面尽失。这也是美方释放出的第一个信号:不再无条件支持“台独”。
就在拒绝过境事件发生第二天,8月1日,赖清德通过媒体释放“和平对话”谈话。他说台湾愿意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前提是不牺牲所谓“主权”。他还强调“要用对话代替对抗,用交流替代围堵”,听起来像是缓和姿态,实则开出的是“政治前提”。
这番说法并不是第一次提。早在今年5月,赖清德就曾用“大公司并购小公司”来比喻两岸关系,称若大陆要“并购”台湾,应由大陆提条件。言辞轻佻不负责任,很快遭到国台办驳斥。这一次,他换了种说法,但本质没变,还是在偷换概念,意图让大陆默认“台独”的存在事实”。
8月19日,俄罗斯知名学者在半岛电视台直言,特朗普拒绝赖清德过境,是在向北京释放善意,也是在评估和平统一的可能。这番评论一出,引发国际关注。美方的战略重心已不再是亚太,而是回归美国本土与西半球安全。
特朗普上台后,开始推动“美国优先”政策,强调削减对外援助、压缩军事部署,要求军方将资源集中用于国内治安、边境移民问题,还向南美部署舰队打击毒品走私。
在军事战略发生变化的同时,美国对台军售也出现下滑。2025财年国防预算中,对台军售缩水20%,显示出美国对台支持力度明显减弱。
这一系列动作,让赖清德感受到强烈危机感。他知道,如果失去美国的庇护,民进党“台独”路线将难以为继。因此,他试图通过“和平条件”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愿意对话”的假象,争取缓解压力。
但岛内并不买账。根据民调显示,赖清德支持率已跌至28%,不满意度超过55%。民生问题、通胀压力、水灾后续、岛内大罢免接连发生,岛内民众对民进党执政越来越失望。
前“立委”沈富雄在节目中直言,民进党正面临三大危机:一是救灾不力,二是对美关系失衡,三是党内派系斗争激烈。赖清德被多方围攻,要求撤换“立法院长”柯建铭,甚至已有人开始联署要求其辞职。
与他针锋相对的柯文哲,也在此时交保出狱。他公开表示,不希望台湾被人“分裂得四分五裂”,言语中剑指赖清德。未来的岛内政局,恐将更为动荡。
与此同时,大陆方面的应对则显得更加沉稳。5月14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不管台湾地区领导人讲什么、怎么讲,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强调祖国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
在国际上,中国也在不断强化“台海是中国内战延续”的立场。雷倩等岛内学者指出,国民党当年并未签署停战协议,解放战争并未结束,因此台海局势属于中国内部事务,外部势力无权干涉。
中国方面也通过一场场阅兵,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9月3日的阅兵中,东风-5C、东风-61、巨浪-3、高超音速导弹等重磅武器悉数亮相,展现出“全时戒备、有效威慑”的态势。
特朗普对此也“转了口风”。他称这场阅兵是“美丽的仪式”,并重提“美国曾支援中国抗战”的历史,显然是在向中国示好,避免在军事上被公开打脸。
在多方压力下,赖清德开始频繁与外部势力接触。韩国媒体披露,尹锡悦在弹劾前派人秘密访台,意图组建“韩台联盟”,但计划落空。紧接着,民进党籍台南市长黄伟哲窜访澳大利亚,“绿委”王义川现身捷克,试图在外部寻找“靠山”。
这些举动并未带来实质性成果。澳洲市长泰特接见黄伟哲时谈及农贸合作,却未作出任何承诺。面对不断恶化的局面,赖清德只能再次抛出“和平条件”,试图拖延局势。
但大陆方面的态度依旧坚定。清华大学周波教授撰文指出,中国希望两岸和平统一,但也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力和军力作支撑,只有这样,和平才更有可能实现。
从一开始的“新两国论”,到后来的“和平条件”,再到如今的“对话替代对抗”,赖清德的言辞不断变化,但其“台独”的本质始终未变。他在表面上喊话对话,实则是虚晃一枪,意图拖延时间、稳住局势。
美国的态度变化,则彻底打乱了他的节奏。不管是拒绝过境、减少军售,还是战略重心回归本土,都说明美国逐渐放下了“台湾牌”。
大陆方面则是节奏稳定、行动自信,在稳步推进统一进程的同时,充分把握国际舆论主动权。赖清德的“和平条件”,在真正的实力对比面前,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赖清德的“和平条件”不过是权宜之计,美方的战略转向则是现实使然。在接下来的台海局势中,真正的主导方始终是中国。未来两岸的走向,将取决于大陆的战略节奏和台岛民众的觉醒程度。
信息来源:
[1]以所谓“大公司并购小公司”形容两岸关系,赖清德“并购说”被批偷换概念 环球网
[2]赖清德称台湾有三只“黑天鹅”,沈富雄惊爆民进党有三个空前危机 海峡导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