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巩留县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
2015年,他因冰河勇救6名落水者入选“中国好人榜”,2025年,他因带动乡亲就业增收获评“自治区劳动模范”。巩留县牛场片区核桃园社区居民杨松锋完成了从“见义勇为者”到“家乡建设参与者”的身份跨越,用行动见证家乡从“石子路”到“柏油路”、从“务工难”到“稳增收”的蝶变。9月8日,从外地务工返乡的杨松锋,站在自家门前新修的柏油路上,讲述了他与家乡共同成长的十年故事。
故事缘于2015年大年初三的一场紧急救援。当天杨松锋驾车前往亲戚家拜年,在路过核桃园社区的一条河时,发现一辆轿车因雪天路滑坠入河中,冰冷的河水已没过车身大半。杨松锋没有丝毫犹豫,果断跳入水中,他先游到车旁,将一名3岁的孩子从车窗抱出,托举到岸边;随后又折返,将孩子父亲救上岸。看到还有4名乘客困在车中,他再次跳入河中,一一救起他们。当时,有一名落水者已无呼吸,杨松锋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直到对方恢复意识。这场持续1个多小时的救援,让杨松锋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英雄”,同年因他的义举入选“中国好人榜”。
居民苏慧丽:“小杨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冷的河水,把我们救上来,当时我已经窒息了,啥都不知道了,拉到医院抢救过来以后,我才感到生命诚可贵,这么多年,逢年过节我们都会去看看他的家人。”
杨松锋的义举不仅深深感动了获救人,也成了家人的骄傲,更让邻里乡亲为他竖起大拇指,成为激励孩子学习的榜样。
杨松锋妻子兰雪莲:“我们结婚11年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有时间会把爸爸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为有这样的爸爸感到骄傲,有时候他也还会给同学讲爸爸英勇救人的故事,我也为有一个这样的老公,感到骄傲、自豪。”
杨松锋不仅富有爱心,也非常热爱家乡,凭借常年在外务工、熟悉各地用工需求的优势,每次返乡都会主动收集岗位信息,记录岗位要求、薪资待遇,返乡后,逐户走访有务工需求的乡亲,帮大家对接岗位、讲解务工注意事项。社区居民韩冰就是其中一位获得帮助的居民。
居民韩冰:“我在黑山头干活,每天工资在1200元左右,基本上每天都有活,干满勤一个月能挣近3万元。”
在杨松锋的帮助下,韩冰学到了技艺。看着韩冰每天有活干、有钱挣,杨松锋比自己挣到钱还高兴。
核桃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海刚:“他经常来社区,和我们交流外面所见所闻,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包括社区产业发展、巷道绿化和务工增收等方面。有很多人跟着他出去务工,实现了稳定就业。希望他能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居民通过外出务工实现增收致富。”
从冰河救人的“瞬间勇敢”,到持续十年的“长久担当”,杨松锋诠释大爱无处不在。如今,他依然在外地务工与家乡服务间奔波,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家乡。“只要家乡需要,我就会一直做下去。”杨松锋希望能带动更多乡亲实现就业,也希望家乡变得更美丽、更富裕。
居民杨松峰:“2008年刚外出打工的时候,家门口路是石子路,现在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感觉特别方便。县城蝶湖周边配套设施很齐全,小孩玩的滑滑梯、篮球场、足球场都是免费的。家乡建设的太好了,晚上在蝶湖吃完饭,坐坐船,这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变化太大了,我为巩留的快速发展感到骄傲。”
在采访中,杨松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正是这份“该做的事”,让他从一名普通务工者,成长为家乡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他的十年“蝶变”证明,平凡人也能通过坚守与担当,书写不平凡的人生;而无数个“杨松锋”的努力,终将汇聚成家乡发展的强大力量。
融媒记者:刘芳 冉严兮
巩留零距离巩留好地方
举报(投稿)邮箱
3211156009@qq.com
投稿电话
0999-5620506
举报电话
0999-5628232
●编辑 张 静 江饿勒
●责编 王 敏 朱 婷
● 审核 唐 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