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的因为历史存留问题纠缠已久,直到现在明白当年中国为什么放弃日本的赔偿款。
日本人满口"支那"充满了对中国人的歧视,这场跨越千年的"称谓战争"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
"支那"一词并非日本人发明,而是古代印度梵语用"cina"称呼中国。
后来进行了音译演变成了“支那”,日本在1106年版的《东大寺要录》一书中就有此词,《今昔物语》中也有"支那国"之称。
![]()
真正让"支那"在日本广泛使用并带上贬义色彩的根本转折是在甲午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击败清朝,从此开始用轻蔑的语调使用"支那"这个词。
更为恶劣的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日本拒绝使用正式国号,在外交文件中坚持称呼"支那共和国",这这明显是对新生共和国的政治不承认。
![]()
当时中国签订《马关条约》,至此日本逐渐开始使用"支那"称呼中国,"支那"更是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标志性用词。
侵华日军被命名为"支那派遣军"、"北支那方面军",直到1945年冈村宁次投降时,他的头衔仍然是"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官"。
![]()
日本的投降并没有让其放弃在口头上辱骂,虽然表面上停止使用"支那",但这种称呼更是渗透到当年日本社会的日常生活。"支那马鹿"成为通行的骂人话。
甚至连小孩子吵架也会说"你怎么这样笨,你父母肯定是支那人!"
![]()
真正让"支那"一词在日语中消失关键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当年中国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尤其是在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等关键战斗中,装备和补给远远落后的中国志愿军,凭借钢铁般的意志与卓绝的牺牲精神,硬是迫使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军接连陷入困境,最终遭受了“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
而这一结果震惊了全世界,当时的日本正处于二战战败后的特殊时期,几乎完全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与经济扶持,社会上对美国普遍存在着近乎盲目的膜拜与崇敬,认为美国军队战无不胜。
当他们目睹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接二连三地溃退,被中国这样一个刚刚经历抗战和内战、经济凋敝的国家击败时,许多日本人都感到万分震惊,甚至难以置信。
也就从那时起日本将"支那"改成了"中国",虽然只是一个用词的变化,却是无数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中国在世界上地位变化的一个形象体现。
中华文明向来重视"正名",而对日本的称呼随历史演进而变化,每个都带着时代烙印。
最早在秦朝时期,始皇帝用"东夷"称呼日本,认为他们是东面的野蛮人。这也是当时将自己视为文明中心,中原王朝的天下观念。
![]()
而到了汉朝时期演变成了倭国,倭国是中国古代诸王朝对于当时日本列岛上的政治势力的称呼。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而这枚"汉倭奴国王"金印至今仍陈列在日本福冈市。
“汉倭奴国王"中的倭奴是对"倭国"的进一步强化,"奴"字明确表达了从属关系。
![]()
日本内部虽然没有否认过"倭国"国号,但对于历史上曾从属中国的事情装聋作哑。
一直到了唐朝也就成了大家所熟知的东瀛、瀛洲,东瀛指东方的大海,也指古代中国所言有仙人居住的海中三神山之一,后来变成对日本的别称之一。
直到明朝时期,倭寇成了日本野心的最深体现,"倭寇"一词来自高句丽广土王碑上的记载"倭,寇"某地。
![]()
"寇"的意思不用说大家都明白是"倭人侵略"某地之意。后来"倭寇"二字作为名词独立,用以称呼来自日本的侵略者。
明代嘉靖年间倭寇骚扰达到高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可以说是名扬天下。
到了明清时期“倭寇”一直延用,但也出现了分支,前期的日本人为主体的倭寇被称为"真倭",而那些没有所随主流大众,流窜中国沿海,危害一方的人被称为日本浪人。
![]()
20世纪日本侵华期间,中国民众创造了最具杀伤力的三个称呼:小鬼子、日本鬼子、小日本
"鬼子"一词最早源自对西洋侵略者的"洋鬼子"称呼,近代中国人最早见到西洋人时,发现他们金发碧眼,深目高鼻,还浑身是毛,严重违反当时中国民族传统审美标准,反而跟传说中描述的"鬼怪"有几分贴合。
![]()
在甲午战争后,这个称呼也转移到日本人身上。抗战期间,这成为最广泛的称呼。
"小日本"是在日本鬼子之后的几次演变,是出于对日本军国主义、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憎恨,也是暗讽日本国土小,日本人个头小。
![]()
这场跨越千年的称谓演变,直观的反映了中日两国实力对比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当遭受侵略时,民族愤怒就通过尖锐的称谓表达出来。
不过日本本土社会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后日本网民创造性地将"日本鬼子"萌化为动漫角色"日之本鬼子",试图消解这个称呼的负面含义。
![]()
既然没办法掩盖历史真相,修改称呼含义,那就试图在原本的意思上叠加新的意思,从而淡忘大众对当年历史的记忆。
如今在到谷歌上搜索「日本鬼子」的結果已经不再全是日本的侵华历史,而是新出的萌漫。
![]()
从"支那"到"中国"的转变,见证了一个民族从屈辱走向复兴的历程。
在新时代这些称谓提醒我们:国际关系中的尊重靠实力赢得,真正的大国气度是既不忘记历史,也不被历史绑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开创美好未来。
如今回想当年中国选择不要日本的赔偿款,除去外界因素以外更多的是为了告诉日本和全世界:历史的教训绝不是金钱所能掩盖的。
![]()
战争造成的血与泪,是任何经济补偿都无法替代的。我们宁愿放弃物质上的赔款,也要让日本清醒地认识到,这段历史将永远存在于人类的记忆之中,不会因为金钱而被忘却
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无以计数,无数同胞失去生命,家园化为灰烬,民族陷入深重苦难。这样的历史创伤,不可能用金钱来衡量,更不可能靠一笔赔偿就被抚平。
日本应该明白侵华战争的罪恶绝不是“赔钱就了事”的买卖,而是他们永远不能摆脱的历史债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