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众心中,赵立新曾是公认的“实力派演员”,也是演艺圈里备受尊敬的“老戏骨”。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却在2019年,因在社交媒体发表一系列美化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论而引发轩然大波。
舆论哗然,主流媒体点名批评,赵立新一夜之间从受人敬仰的演员沦为众矢之的。
那么,赵立新到底发表了哪些言论?如今的他过得如何?
如果仅看赵立新的成长经历,谁也不会想到他竟会做出如此伤害民族情感的事情。
他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退伍后在新华书店工作,母亲则是一名人民教师。
这样的成长环境,使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习上也从不让父母操心。
高中毕业后,赵立新顺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在大二那年,他被保送至全苏国立电影大学深造。
尽管此前从未接触过俄语,但他仅用七个月时间就掌握了这门语言,并在短时间内攻读了导演系硕士学位。
学成之后,赵立新进入瑞典国家话剧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
直到2000年,在一位恩师的建议下,他决定回国发展,并在中戏担任教职。
回国后的赵立新很快成为中戏最受欢迎的讲师之一,他的课堂常常座无虚席,甚至吸引了不少外校学生前来旁听。
但他并不满足于教书育人,更渴望在表演领域取得突破。
于是,他开始投身影视行业,参演了《走向共和》《中国往事》等经典作品,而他在《大明王朝1566》中的精彩演绎,至今仍被视作难以超越的经典。
真正让赵立新走红的契机,则是2018年他参加的综艺节目《声临其境》。
节目中,年过半百的他展示了惊人的语言天赋,用四种语言完成配音,令专业配音演员也惊叹不已。
网友纷纷称其为“中年偶像中的实力派”,人气迅速飙升,粉丝数量从十多万暴涨至八百万,广告代言费用也高达七位数。
然而,正当粉丝们期待他事业更上一层楼时,他的一系列争议行为却让粉丝大失所望。
成名后的赵立新逐渐显露出“艺术家做派”。
一次在机场被粉丝索要签名时,他掏出钢笔后竟然用俄语签名,还把对方名字拼错了三个字母。
在剧组修改剧本时,他坚持为一个汉奸角色添加爱情桥段,声称“人物性格需要复杂化”。
接受采访时,被问及最欣赏的历史人物,他脱口而出“川端康成”,在得知对方是日本人后,他仍坚持“文化没有国界之分”。
如果说这些行为只是引发争议,那么2019年他在微博上的发言,则彻底将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3月底,他率先在微博上发问“英法联军为何火烧圆明园?”
有网友回复“得不到就毁掉”。
他却调侃道“那紫禁城呢?是忘了带打火机还是没火柴?”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大量网友的强烈不满。
更令人震惊的是,几天后他又提出疑问“日本占领北京八年,为何没有焚毁故宫,也没有抢走文物?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
有网友在评论区科普,当时故宫文物早已南迁。
但赵立新似乎并不接受这一说法,还在有人指出日军占领北平是兵不血刃的情况下,继续追问“如果只是掠夺,为何投降前也没烧?”
此外,他还转发了一篇题为《为什么日本不敢烧故宫?》的文章。
文中将南京大屠杀轻描淡写地归结为“因攻城时间太久,日军情绪失控”,并解释故宫得以保存是因为“占领北平过程顺利,日军没有报复情绪”。
这种为侵略行为开脱、淡化战争罪行的言论,彻底激怒了公众。
主流媒体纷纷发声,指出历史不容亵渎,必须予以正视。
察觉事态严重的赵立新连夜发布道歉声明,称“表达存在歧义”,但这并未平息舆论风暴。
不久后,他的微博账号被注销,工作室内容被清空,网友还扒出他早在2001年就已加入瑞典国籍。
被全面封杀后,赵立新试图通过参与公益演出、在小型剧场演话剧等方式重塑形象,试图重返公众视野。
但每当他有所动作,都会遭到网友强烈抵制。
2024年,他在短视频平台重新注册账号,上传朗诵视频,但该账号很快被举报并删除。
如今的赵立新,偶尔出现在一些小型话剧演出中,出演的也多是无人问津的小角色,昔日的辉煌早已成为过去。
他的经历,为公众人物敲响警钟:言行必须审慎,必须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民族情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