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在崔牛会主办的企业级AI大赛中,我们观察到:
AI产品已经从概念走向Demo,并深入客户应用场景,部分企业已在AI端逐步实现规模化收入;AI应用的行业分布,也从HR、CRM等通用领域扩展至物流、医疗等垂直行业。
纵观企业级AI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关键阶段:从技术探索与原型构建开始,经历产品优化与市场验证、市场拓展与用户增长,再到生态构建与行业融合,最终走向成熟与稳定。
2025年“超级AI Show”的报名数据显示,已有67.6%的企业迈入“市场拓展与用户增长”阶段,29.4%的企业正积极推进“生态构建与行业融合”,另有部分企业已展现出成熟稳定运行的显著特征。这意味着企业级AI正从单点尝试转向系统化、生态化与可持续的综合赋能。
牛透社将借助2024和2025两届大赛的多组对比数据,剖析这场变革背后的技术逻辑与商业动因。
一、从分散到聚焦,营销与技术成绝对热点
两届AI大赛报名企业的领域分布,在2024至2025年间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变化,整体从分散探索走向聚焦深耕。
其中,营销领域的崛起最为突出,占比从2024年的10.0%飙升至2025年的25.7%,成为绝对主导领域,这一变化反映了AI技术在内容生成、用户运营、自动化投放等商业化场景的落地成熟度在提升。
紧随其后的技术支撑领域占比也从11.3%稳步增长至15.7%,可见大模型基础设施、Agent框架及多模态技术等底层能力的需求持续旺盛,两者共同构成驱动行业发展的引擎。
与此同时,传统领域的收缩与新兴细分赛道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面向垂直行业的报名企业占比从2024年的26.3%降至7.1%,人力资源领域占比也从13.8%下滑至8.6%,而客服、获客、数据分析等细分功能领域的占比在提升,AI应用从“全流程覆盖”转向“单点功能深化”。我们在报名企业提交的调研资料中,看到了智能客服对话准确率优化、获客线索转化率提升等具体场景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其它”类别的占比从17.5%锐减至1.4%,降幅达92%。报名企业的AI应用场景从早期的模糊探索进入清晰化、专业化阶段,企业级产品定位更加精准。
总体来看,2025年报名企业的领域分布呈现“头部集中、腰部细分、尾部收缩”的特征,行业正从技术探索期加速迈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拐点。
二、融资格局的变化
从融资结构的演变来看,2024至2025年间赛事参与企业呈现出显著的成熟化趋势。
未融资企业占比从2024年的46.3%下降至2025年的36.4%,减少近十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5年中后期融资阶段(C轮及以后)企业占比大幅提升,赛事对成熟企业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具体来看,中后期融资企业数量显著增长,其中C轮占比提升6.6个百分点,D轮提升6.8个百分点,更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占比6.1%的已上市企业,赛事正吸引越来越多商业模式验证完成的成熟企业参与。尽管未融资企业36.4%的占比仍为各阶段最高,但较上年的显著下降可能与赛事门槛提高或AI行业整体融资环境变化有关。
早期融资阶段则呈现收缩态势,A轮和B轮企业占比双双下滑,其中A轮从16.3%降至7.6%,B轮从13.8%降至9.1%,这反映出成长期、早期企业的参与意愿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赛事资源正逐步向更成熟的项目倾斜。相比之下,种子期企业表现稳定,天使轮与Pre-A轮合计占比从8.8%微降至7.5%,整体保持平稳态势。
三、产品不断成熟,从原型向生态跨越
企业级 AI 产品的进化正经历从技术探索到商业落地的一跃,两届大赛报名企业的产品成熟度呈现显著升级趋势。
从具体阶段变化来看,早期技术探索与原型构建阶段的企业占比从2024年的7.5%降至2025年的2.9%,概念性项目参与减少,参赛产品更聚焦于实际落地能力。
产品优化与市场验证阶段的企业占比从52.5%大幅下降至20.6%,降幅达31.9个百分点,反映出多数企业已完成市场适配与产品打磨,顺利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
与此同时,市场拓展与用户增长阶段的企业占比从2024年的31.3%跃升至2025年的67.6%,增长36.3个百分点,成为赛事参与主体,显示参赛产品的商业化能力和市场扩张速度显著提升。生态构建与行业融合阶段的企业占比则连续两年稳定在8.8%,AI行业生态整合仍处于初期阶段,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度提高,该领域有望释放更大增长空间。
整体而言,2025年参赛企业已从以产品研发为核心的验证阶段,全面转向以市场扩张为重点的规模化阶段,赛事正逐步成为AI技术商业化落地成果的重要展示与交流平台。
四、大模型市场的代际变迁
2024年至2025 年间,大模型市场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戏剧性反转,国产替代与新兴模型崛起成为核心特征。
2024年国外模型占据主导,OpenAI GPT系列以23.9%的使用率位居第一,智谱AI(20.1%)、阿里通义(15.7%)紧随其后;2025年国内模型整体占比从65.6%提升至81.7%,国外模型占比则从24.5%大幅降至10.0%,反映出企业对自主可控技术路线的偏好升级。
DeepSeek系列模型成为2025年最大黑马,使用率从0.6%飙升至21.0%,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模型;字节豆包从3.8%增至12.2%,跻身第二梯队。与此同时,传统头部模型普遍下滑,智谱AI从20.1%降至7.7%,百度文心从14.5%降至6.6%,OpenAI GPT系列使用率腰斩至10.0%。"其它"类别模型占比从4.9%升至8.3%,新兴模型生态正走向多元化发展,行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五、超级AI Show 终极秀:见证企业级AI拐点
当AI成为基础设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什么?
那些率先完成"数据-算法-场景"闭环构建的企业,正在将AI能力转化为竞争壁垒。就像电力革命催生了现代工业体系,AI革命也将重塑企业的组织形态、业务流程与价值链条。
我们透过两届展会的报名数据变化,可以看到企业级AI来到了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拐点。
从数据洞察到产业实践,2025年企业级AI的技术突破与商业价值将在超级AI Show终极秀迎来集中检阅。这场由崔牛会主办的行业顶级赛事,将于9月12日深圳举行,汇聚了AI领域最前沿的技术落地成果与生态资源,巅峰时刻,欢迎见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崔牛会正在推进的“2025 企业级AI商业化进程调研”,也能看到拐点的临近。
目前已有的调研数据显示,78%的企业其AI产品或功能已经产生营收,53%的企业会采取比去年更快的产品迭代节奏,48%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年将研发投入增长率控制在10%~50%之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