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新疆吉木乃县,草原鎏金,口岸繁忙。9月2日,吉木乃县丰盈农副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海依那尔·巴合提点开手机银行,看着到账收入提示,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又有一笔收入到账!扣除成本还有不少盈余,‘整进散出’富了我们的口袋。”
海依那尔口中的“整进散出”是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吉木乃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吉木乃边合区[农试区])为扩大边民互市贸易规模推出的关键举措,是由企业通过边民互市合作社平台集中采购入境,再分散销售给周边商户及消费者。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单次进口的物流通关成本,可灵活满足终端市场的小额采购需求,还能切实让边民从中受益。边民在获得实际分红后,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在“整进散出”模式基础上,吉木乃边合区(农试区)还创新推出“合作社代理结算” 模式,即由专业团队统一办理报关、结算等手续,让边民告别 “跑腿忙”,专心参与贸易。
作为带动边民增收的“主力军”,吉木乃县吉庆边贸有限责任公司功不可没。通过边民互市贸易通道,该公司不仅优化自身运营成本,更把红利精准输送给边民合作社。截至目前,吉木乃县丰盈农副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吸纳边民6400余人,今年截至目前交易额突破376万元,直接带动546名边民稳定增收,人均增收3.7万元。从 “各自为战”到“抱团发展”,边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参与边境贸易的热情也愈发高涨。“以前单打独斗成本高还手续繁琐,现在有了‘整进散出’和‘合作社代理结算’,省心又赚钱!”海依那尔说。
除此之外,在吉木乃边合区(农试区)的政策沃土上,民营企业正以蓬勃活力开辟边民增收新赛道。
走进吉木乃乐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苜农业)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中,一颗颗饱满的苜蓿饲料颗粒源源不断产出,散发着淡淡的草香。“我是带着任务来的!我要用好百年口岸的便利,把饲草料产业做起来,让老百姓放心用我们的饲草料!” 乐苜农业负责人管鹏的话语铿锵有力。这位从海滨城市奔赴西北边陲的创业者,不仅看中了吉木乃县的区位与政策优势,更怀揣着带动边民发展的初心。
依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乐苜农业深耕苜蓿产业,既解决了本地农牧民的饲草料需求,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该公司16名员工均为当地居民,每人每年工资为3万元至5万元。“我们优先聘请当地牧民员工,他们最懂牧民需求。”管鹏说,“现在,员工和他们的亲戚都在使用我们的产品,这就是最好的口碑。”如今,乐苜农业的饲草产品已遍布北疆各地州,成为牧民口中的“放心粮”,也让更多边民在“家门口”实现了 “就业增收两不误”。
图为吉木乃县嘉恒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有序开展作业。资料图
在吉木乃县嘉恒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有着另一番温暖景象:11名女职工手指翻飞,把一张张白纸加工成各类生活用纸。这家园区外贸轻工业的代表企业,始终秉持“服务家庭、关怀女性”的理念,聘用的员工全部为20—45岁女性,其中不乏低收入、单亲母亲等特殊群体,每人每年工资为3万元至4万元。
“公司不仅给我们交社保,根据工作年限和效率涨工资,还有带薪休假!” 一位女职工笑着说。企业创新的薪酬制度与人文关怀,让员工们心里有干劲儿、日子有盼头。
从经营模式创新到产业精准落地,从国有企业带头引领到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吉木乃边合区(农试区)正以多元举措激活边境发展新动能,在让企业获利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边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共同书写着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胡俊秀通讯员:李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