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1个教师节,教育领域迎来了标志性的历史突破。
首个通过教师资格证的AI老师诞生,所有笔试科目成绩均超过100分。北大、北师大专家及北京特级教师等阅卷者评价:“AI的解答逻辑清晰、步骤严谨,表现完全不逊于真人考生。”
AI老师持证上岗,这意味着什么?它要代替真人老师教学了?以后我们还需要真人老师吗?
01
网友热议:社会老师要下岗了?
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
事件引发网友热议,不同声音折射出人们对教育领域技术变革的多元关切。
有人担忧“社会老师要下岗了”焦虑未来人类职业都会被AI取代;也有人理性指出“所有的工具应当为人服务,致力于让人过得更好,而不是让它们取代人”;还有人从情感和教育的本质出发,认为“真人老师的温暖无可替代”;更有人从分工模式的维度看待,明确“AI老师主打教书,人类老师主打育人”……
这些探讨共同指向了对教育本质的守护:教育从来不止是知识的单向传递,更包含情感的共鸣、价值观的塑造与思维的启迪。而这些,AI能否全面复刻与替代?
02
AI非替代者:教师的核心价值无可替代
电视剧《女王的教师》
相比真人教师,AI的优势很显著:即时答疑和效率提升;为师资短缺地区提供标准化教学支持,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学生答题数据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
那为什么说AI无法替代老师教学?
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直指教育“人文本质”:孩子社会属性与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引导,因为人类有AI不具备的“同理心”。所以他觉得,将来一定还是要以老师为主,教书育人。
清华大学教授刘嘉从“岗位升级”视角戳破“AI 取代教师”的误区:他提出“95% 教师会失业”,实则指向“重复性教学工作”被 AI 替代,剩余5%教师会转型为“学习设计师”“心灵导师”“创新教练”,专注 AI 无法触及的高阶能力培养。
可见,AI老师持证上岗,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虽然教师无法被AI取代,但大量普通教师将面临职业转型,或要重新思考如何与AI协作,更好地履行“育人”的职责。
03
教育的未来,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
未来,什么是真正理想的教育形态?“AI老师持证上岗”所代表的未来,应是人机协同的教育新范式。
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会变,AI将成为最强大的工具,将人类教师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让他们回归最本源、最擅长的角色:激发好奇心、培养品格、给予温暖和关怀。
其实,真正的挑战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公平且富有同理心的教育系统,让每一个孩子都站在更美好的未来里。
更多故事 :
拙见小助手↑
读完记得点个【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