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阅兵刚结束,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就立刻返程了。很多人都好奇,他为什么要在国内局势刚刚恢复稳定的时候,还连夜飞来北京呢?其实答案并不复杂,这趟行程可不只是走个礼节,他是来谈一件对印尼来说生死攸关的大事的。
普拉博沃原本提前向中方打过招呼,说国内局势刚稳定,可能来不了。结果到了阅兵那天,他还是连夜飞到了北京。中方也给足了礼遇,在领导人出场环节,把他安排在了重要位置,这诚意也是满满的。
那么,他到底来谈什么大事呢?原来是关于一项大概800亿美元,折合5800亿元人民币的“巨型海堤”项目。印尼方面希望中国能一起参与,把这个项目给干成。普拉博沃在出发前一周,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新机构,名字就叫北爪哇海岸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盯这件事,这也说明了印尼是下了决心要推进这个项目的。
为什么印尼这么着急呢?因为印尼沿海地区现在实在是扛不住了。官方数据显示,从1992年到2024年,印尼沿海海平面每年平均上涨大约4.25毫米,而且这几年上升速度还在加快。海水不断上涨,城市却在往下沉,雅加达北部每年下沉的速度在1厘米到15厘米之间,有些地方都已经低于海平面了。海水倒灌、雨季内涝、道路瘫痪,这些情况都已经屡见不鲜了。
更糟糕的是,雅加达港承担了全国七成的外贸货运,要是这个“喉咙”出了问题,印尼全国的经济都得跟着遭殃。再加上爪哇岛是印尼的主粮仓,海水一旦渗到农田里,淡水和地下水都会受到影响,稻米产区可就麻烦大了。
有人估算过,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2050年前后,雅加达很大一块区域可能都会被水淹,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说,印尼现在是真的“等不及了”,哪怕国内刚经历了动荡,也要把这个关键项目给定下来,不能再拖了。
这个“巨型海堤”到底是要干啥呢?其实就是要沿着爪哇岛北部海岸,修一条超长的海防线,用来挡住风暴潮,缓解海水倒灌的问题,同时还要兼顾城市安全、港口安全和工业区安全。关于海堤的长度,不同的报道说法不太一样,有的说超过500公里,也有的说700公里。预算大概是800亿美元,工期预计在15到20年。
这个项目可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规划过了,2014年还纳入了雅加达的沿海综合发展计划,只是后来因为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没能全面开展起来。普拉博沃上台后,又把这个项目重新提上了日程,而且是打算连人带钱带机制一起推进。
那为什么印尼要找中国来合作呢?这也不是绕弯子的事。印尼需要的是能真正落地的方案,要求可不少,技术要靠谱、工期要能控制、成本要压得住、生态影响要处理好、后续维护也要有办法。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国家,在市场上可没几个。
中国在这类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上的优势,印尼可是看在眼里的。就拿雅万高铁来说吧,142.3公里、350公里时速,全产业链都用中国标准,建成后基本满负荷运行,这也让印尼对中国的技术和实力有了充分的信任。有了这个合作基础,再谈新项目,双方自然也就更容易切入正题了。
中国在这方面的实力,印尼也不是现在才知道。中国从九十年代起就在解决“软土地基怎么稳”的问题了,比如连云港的西大堤,当年就用挤淤等办法处理了厚厚的淤泥地基;江苏盐城的海堤,能扛住12级以上台风带来的风暴潮;围海造地、软基处理、边坡防护,都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法。
把“硬堤”和“防护林、湿地”结合起来的做法,在中国沿海也已经推广很多年了。虽然印尼的海况和气候条件和中国东南沿海不太一样,更热更湿、更容易腐蚀、风暴也更强,但是底层逻辑是相通的,方案只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本地化调整就行了,不用从零开始摸索。
中方的态度也很明确,支持印尼稳定,支持印尼发展,愿意在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继续加大合作力度,还提到了关键矿产、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农渔业等领域,覆盖面很广。两国之间还有外长和防长的“2+2”对话机制,可以在安全和防务方面打通沟通渠道。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样的项目也是“走出去”的好机会,不仅能带动国内产业链,还能积累在热带海岸气候环境下建设大型工程的经验,这种经验未来在南亚、非洲、拉美等地都可能用得上。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印尼修海堤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被动适应,中国在新能源、减排方面有优势,双方要是能把工程和气候合作结合起来,肯定能吸引国际上的关注和支持,产生更强的叠加效应。
再说马来西亚这边,安瓦尔这次来北京,也谈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东海岸铁路延伸到马泰边境的兰斗班让。这可不是随便说说,东铁项目已经完成了大约六成,前期运营让吉隆坡到关丹港的物流时间明显缩短,沿线的就业机会也增加了。
剩下的这二十几公里,一旦连上边境,就能把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带和泰国东部经济走廊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跨境产业带。
中老铁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挝从“陆锁国”变成了“陆联国”,跨境货运一年内就突破了一千多万吨。
马来西亚也清楚,这条延伸线可不像多铺点铁轨那么简单,还得把系统、标准、通关、运价这些都理顺了,才能真正让货物和人员流动起来。中国在跨境铁路建设方面经验丰富,马方找中国来讨论这个延伸计划,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两件事情都有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东南亚的国家都在用“项目”说话。谁能提供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谁就能成为首选伙伴。中国的优势可不是靠“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把路修好、把堤建好、把钱算清楚、把后续运营也搞好。
这就是为什么普拉博沃要半夜飞来北京,外界都说他不是来“看个热闹”的,而是来“拍板子”决定大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他这次北京之行意义重大,一点都不白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