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身是个经典话题,
✅ 争论从未中断
关于为什么及如何进行热身争论和研究从未中断,激活后增强效应(PAP)、主动热身和被动热身等术语层出不穷。因此,必须阐明热身的一些认识和实践误区。
✅ 作用及争议
热身以提升运动表现为目标。首先,体温升高是热身的共有效果。其次,热身可以实现神经肌肉激活,让身体更好地为随后的训练或比赛做好准备。同时,热身还有助于减轻一些疼痛与不适,帮助更好地应对随后的训练与比赛。
虽然热身是提升体温、激活神经、减轻疼痛的重要保证,但不恰当的热身方法会对后续运动表现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如果热身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可能会快速产生疲劳,影响训练状态与比赛成绩。
当前,跑界对热身能否预防损伤尚存争议。尽管普遍认为热身对预防损伤至关重要,但至今没有数据支持。
一方面,当前提出的“热身无法有效预防损伤”的研究结论,依据都来自对热身长期效果的为数不多研究,缺少对短期效果的研究。
另一方面,为证明“热身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损伤风险”,实验需要随机将运动员分成几组,其中一组进行热身,其他组不热身,然后记录训练中的急性损伤情况。然而,一堂课或几堂课下来,损伤者毕竟是少数,且招募大量运动员进行长期实验的能力有限。
因此,大规模长期试验并不太可能,并且也就算短期实验也难以复制。当然,“目前没有证据”并不意味着“没有效果”。因此,热身训练预防急性损伤的有效性需要更多实证。
✅ 热身方法概述
下面提出5种热身训练方法。
第一, 一般性热身。以跑步、跳绳、轻度拉伸等基础性一般性动作为不同水平、目标的运动员提供通用的热身方法。某些一般性动作与专项性动作可相互转化。例如,跳绳是排球运动的一般热身动作,也可作为一些跑跳运动的专项热身动作。
第二,体能类热身。以体能训练的一些动作为基础,激活身体,为发挥在力量、柔韧、灵敏等方面的表现做好准备。
第三,游戏性热身训练。以轻娱乐风格的热身,纾解心理压力与疲劳焦虑。有时用于重大比赛之前的热身环节。
第四,特殊性热身训练。通过低强度的技巧性专项动作,为即将开始的运动热身,但与主要训练或比赛目标的关联性不强。
综上所述,所有这些热身方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同时,我们也要注意:
其一,不同人对热身的反应存在显著个体差异,同时,针对同一名运动员,可能需要根据当天情况制订不同的热身任务和负荷。
其二,虽然针对特定运动的热身模式最节省时间,但过于枯燥的安排并不会使效果最大化。
其三,接触与尝试多样的热身方式,有利于加深其对热身的理解与认识,提高热身与训练的契合度。
赛前热身训练应遵循前文的方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使用长期习惯的热身流程,往往有助于更顺利进入状态。
✅ 小结
在合理充分训练的基础上,热身可以在不产生疲劳的情况下提高成绩,但其预防急性损伤的直接证据尚不明确。同时,热身也是学习或提高某些技能的机会。我们应主动学习和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热身方法。
文/王颢霖等 武汉体育学院
图/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