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场授牌:从技术认证到教育基建的战略升维
近日,在2025年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与人才教育大会上,鹏城实验室向网御星云等单位颁发了分靶场牌照。此次授牌不仅是对企业技术能力的认可,更是对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生态的重要赋能。
图:鹏城网络靶场网御星云知白分靶场授牌仪式(从左至右第七位)
鹏城靶场作为国家级大型科学装置,采用“联邦靶场架构”,通过建设分靶场实现资源共享。此次获牌的网御星云知白分靶场将重点服务高校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金融、能源、电力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高仿真靶场场景及配套课程,深度赋能高校网络安全人才体系建设。此举依托“国家级科研机构+企业+高校”的资源共享模式,助力破解高校实训资源匮乏的瓶颈问题。
高校网安教育之困:理论与实战的十年博弈
回溯中国网络安全学科发展历程,2016年网络空间安全成为一级学科是其重大转折点。此前,相关专业分散于计算机、通信等学科,导致人才培养呈现“碎片化”困境。近十年间,全国网络安全学院从无到有增至60余所,本科专业布点超200个。然而,深层次矛盾依然尖锐:
实训场景脱节:据统计显示,约80%的高校仍采用传统虚拟机进行单机演练,难以模拟真实的行业业务场景。
师资结构失衡:调查表明,近70%的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同时,中西部高校靶场覆盖率不足东部地区的1/3。
课程迭代滞后:行业实践表明,勒索病毒防御、AI对抗等关键技术的演进速度远超教材内容的更新周期。
靶场入校:破解教育困局的“三重赋能”
鹏城网络靶场网御星云分靶场的落地,标志着国家级实战资源正加速向教育端下沉。其赋能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
1. 课程重构:从黑板教学到实训场景对抗
当前,网络安全教育正经历从传统理论灌输向高仿真对抗实训的深刻转型:传统黑板板书和静态教材正被国家级靶场资源与动态变化的攻防场景所替代。在实训靶场平台的支撑下,学生通过模拟真实攻击链的演练(如APT溯源、勒索病毒解密倒计时等),完成“理论学习-技能实操-能力验证”的能力跃迁。该模式有助于将抽象的协议分析、漏洞挖掘转化为具象的防御决策能力,彻底重塑“纸上谈兵”的教学范式。
2. 师资进阶:企业工程师变身高校教官
依托分靶场建立“双师流动站”,网御星云技术专家将深度参与高校教学。企业工程师将引用真实的产业实践漏洞案例,指导学生开展渗透测试、漏洞加固等实战项目;同时,教师赴企业参与培训的双向交流机制同步启动,由此形成“双元双师”协同培养体系。
3.认证体系革新:基于分靶场实战记录构建的能力图谱
认证体系的革新将有助于打通职业技能证书与人才评价的衔接通道。学生在网御星云分靶场完成渗透测试、漏洞分析等任务的数据,将被实时捕获并转化为标准化能力单元,通过动态映射国家《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从业人员能力基本要求》(GB/T 42446-2023)及企业岗位能力模型,最终生成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直接挂钩的能力学分。
未来图景:实训靶场构筑网安人才生态底座
区域协同:依托鹏城实验室联邦靶场体系,高校可通过接入网御星云分靶场场景资源,破解资源失衡困局。
学科交叉:分靶场将心理学、法学、量子加密等前沿课题融入实训体系,以培育复合型人才。
产教闭环:分靶场可作为技术转化枢纽,将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直接投产至企业系统,并将实战中的漏洞数据转化为为教学案例,实现“实验室到战场零时差”。
从鹏城实验室的联邦架构到网御星云知白分靶场的成立,此次授牌不仅是对企业技术实力的认证,更是对网络安全人才生产关系的重构。学术与产业领域安全资源的自由流动,将推动中国网络安全教育步入“新质生产力”时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