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BIANZHEAN
抗血栓治疗是冠心病患者的标准护理方案,但其疗效与安全性的性别差异尚不明确。由于既往随机临床试验中女性代表性不足,且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物学存在性别相关差异,导致女性患者治疗不足或疗效评估受限。尽管指南尚未给出基于性别的具体推荐,阐明此差异对实现精准治疗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提供性别分层结局的随机试验进行了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以评估确诊冠心病患者中,抗血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存在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差异。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系统检索Ovid Medline与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5年4月的相关文献。
纳入标准:纳入报告性别分层结局(包括缺血事件与大出血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比较了任何试验性抗血栓策略与对照策略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数据提取与合成:由两名评审员独立提取数据并评估偏倚风险。为避免生态学偏倚,研究构建了试验内框架来评估治疗效果的性别交互作用。性别特异性风险估计以风险比(H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并采用逆方差模型对试验级别的风险比之比进行合并分析。
研究结果
共纳入33项试验,纳入274,433名参与者,其中72,601名(中位比例25%)为女性。患者入组时间介于1999年至2025年之间。22项试验共187,580名患者中发生了6018例死亡(使用更强效抗血栓治疗的患者中3064例死亡,使用较弱效治疗的患者中2954例死亡)。无论女性还是男性,更强效与较弱效抗血栓治疗相比的全因死亡相对风险相当,无基于性别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风险比 1.06,95% CI 0.94至1.19;交互作用
P=0.33;I²=0.00%;异质性
P=0.76)。
172,504名患者中发生了7558例心肌梗死。更强效抗血栓治疗与女性和男性的心肌梗死风险降低约15%相关(交互作用风险比 1.05,0.95至1.17;交互作用P=0.36;I²=14.05%;异质性
P=0.28)。相反,与较弱效治疗相比,更强效抗血栓治疗显著增加大出血风险约40%,且与性别无关(交互作用风险比 0.99,0.86至1.15;交互作用P=0.93;I²=33.56%;异质性
P=0.05)。总体上,发生了4003例大出血事件(使用更强效治疗的患者2384例,使用较弱效治疗的患者1619例)。
研究结论
在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抗血栓治疗在女性和男性中表现出一致的疗效和安全性结局。
参考文献:BMJ 2025;390:e082974
添加药学瞭望管理员
进入学术交流群
《药学瞭望》征稿邀请
01.投稿内容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02.联系人
投稿 | 学术报道 | 合作
投稿联系人:刘老师 1520132020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contact@siri.ntesmail.com
(来源:药学瞭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