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来临之际,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主办的品牌活动"成陶开讲"走进崇州市街子学校。本期活动由崇州市街子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承办,讲座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解析"为主题,特邀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优秀教研员叶剑担任主讲,来自崇州市怀远小学校、元通小学、三郎学校教师团队代表,以及崇州市街子学校全体教师,共计90余人参会。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清,办公室主任曹倩,街子学校校长雷波、元通小学书记尹卫军、怀远小学校长王京平参加会议。会议由崇州市街子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熊荐主持。
芝兰润心 深植文化共鸣基础
会议开场,崇州市街子学校校长雷波就街子学校“芝兰精神”进行了解读,并对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教师团队表达了感谢,并向叶院长颁发了学术指导教师聘书。
雷波校长以“芝兰浸润:以文化人,以美育心”为题,系统阐释了街子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核。 “芝兰浸润”源于《孔子家语》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的典故,学校以此为精神坐标,构建了“一轴三翼”文化体系:以“芝兰品格”为育人主线,通过“环境润兰”、“课程植兰”“活动育兰”三大路径,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内生动力。雷波强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希望每位师生都能如芝兰般‘生幽谷而不馁,承雨露而自芳’。”这一理念赢得与会者掌声,为后续讲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共鸣基础。
三维拆解,解析教师发展动力
叶剑副院长以"动机-能力-环境"三元模型为框架,结合教育神经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系统阐释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他指出:"教师成长需要突破'职业倦怠期'的瓶颈,关键在于构建'第二曲线'——即在原有教学经验基础上,通过教研创新、课程开发等路径实现能力跃迁。"这一理论源于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的"第二曲线"哲学,强调在第一曲线(基础教学工作)达到巅峰前,主动开启新的成长周期。
叶剑老师的讲座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帮助老师们面临职业高原期时,找到突破的路径和方法。
“开讲”赋能 搭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自开办以来,"成陶开讲"已成功举办32期,累计覆盖8000余人次教育工作者。活动通过"主题讲座+实践跟踪"的延展模式,形成"输入-内化-输出"的培养体系。参加过成陶开讲的老师和学校表示,“成陶开讲”是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加油站”。
本期讲座叶剑老师开讲前特别设置教师发展需求小调研,有针对性解析和现场反馈,使得讲座更加走心。老师们感慨,"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讲座不仅提供方法论,更点燃了教师内心的成长火种。"
背景链接:“成陶开讲”
"成陶开讲"作为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重点打造的教师发展品牌,始终秉持"行知合一,共生共长"的理念,先后邀请数十位知名教育专家授课,已形成持续赋能机制。未来,成陶开讲还将与四川省教育基金会深度合作,推进建设"每月一讲,每讲一得"的模式,为成都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学陶之路,你我同行,
未来满是光明!
审核 | 李清
新媒体编辑 | 张淑峥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535次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