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并非是专业的人玩的,可能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只要人有发现文学的眼睛,就可以发现到处都是文学。
文学是超功利的,并不能用权力和钱财来衡量。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绝大多数的青年都会写诗,都想做诗人。经过九十年代的商品经济冲击,很多青年都去经商,早就不再写诗了,而且认为写诗是不切实际的行为,并不能当饭吃。经商赚钱本无可厚非,写诗是追求理想的一种方式,可以自己写着玩,没必要和功利主义挂钩,也没必要非得做正儿八经的诗人。即便有真正的诗人出现了,也不能凭借写诗来生活,因为他们发表诗歌之后,获得的稿费少得可怜,不得不去写散文,写小说,写剧本赚更多的钱,用于糊口。专业的作家会靠写小说赚钱,当然也有可能写诗,写散文,写剧本。很多人仰慕作家,认为作家写的书很多,写的故事是别人没有看过的。其实只要是一个正常人,读书够多,经历够丰富,就可以当作家。即便有人没有太多的丰富经历,只要读书够多,就可以当作家。先模仿着名家名作来写,模仿成熟之后就可以自成一套系统,自己写自己的,就可以成为作家。作家并不神秘,也并非玩文学的专业人士,只能算是写某一种文体比较成熟的人,有稳定的创作输出,有一定的语言风格,也有一定的读者。倘若作家写的作品发表之后,没人喜欢看,那么作家就很可能写了失败的作品,或者说创作出现了问题。当然作家不能一味取悦读者,不然就会出现媚俗甚至庸俗的作品。
作家会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文学创作的素材,当然会带着创作冲动,也带着创作的主题来观察,甚至要到农村或某个城市住上一段时间,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总结出来之后当成创作的素材。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采用作家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说白了,文学创作的观察就是不用正常人的眼光来看,不用正常人的逻辑来推理,而是有文学创作内在的逻辑,有虚构的逻辑。一个读书很多的儿童很有可能会写诗,即便读书不多,有很强的感悟能力,也能够写诗。一个正常人读散文多了,就能够模仿散文来写出一篇散文;读小说多了,就可以模仿小说写一篇小说;读诗歌或剧本多了,也可以模仿这些文体写作,虽然不一定能发表,但足以自娱自乐。文学产生之初就带有自娱自乐的功能,不管是田野间人们的呼喊,还是劳动之余的调笑戏谑,都算是文学。倘若只是把文学当成作品,就大大背离了文学的宗旨。文学作品只是文学中的一部分,真正的文学在民间,在于人们的发现。倘若人们读了文学作品,知道文学在构建一个理想的世界,构建美好的精神殿堂,那么人们就会带着这种美好的愿望,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变得温柔起来,有的变的愤世嫉俗,但并不足以阻碍社会的发展,不足以阻碍经济的发展,反而多了很多感性的体验,也多了很多理性的思考。
作家被称为社会的良心,会写出社会的生态,但作家被权力限制,被资本收买,就很可能言不由衷,很可能取悦于权力或资本,最终弄得作品没什么艺术特色,只是糊弄一帮读者,当然作品也就变成了圈钱的东西,变成了形而下的世俗的商品,而不会体现形而上的超功利的文学精神。倘若有读书多的人敢说真话,敢于发表一些自己的言论,即便有一些偏激,也比做好好先生的作家要强上百倍。得益于网络开放的环境,很多人都做自媒体,可以写自媒体图文,可以拍自媒体短视频,都可以参与到自媒体创作中来,却往往很少人能够发现社会运行的真相,很少有人能够说真话。在全民都玩自媒体的时代,文学似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很容易变得世俗化,庸俗化。很多人写网络小说,只是要写惊险刺激的情节,而且完全虚构甚至脱离现实,除了制造很多文字垃圾,基本上乏善可陈。而阅读量很大的网络小说也是惊悚刺激的东西,甚至拍成电视连续剧、网络短剧,继续圈钱,还要征战海外,扩大文化影响力。其实这样的文学作品并不能代表文学的全貌,只能算是通俗文学的一种。文学并不能以阅读量来评价优劣,不能以评委来评价优劣,而是要看流传的时间和人们的喜爱程度。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文学作品就真的算是好的文学作品,而只是经过了一两年大流行,过了之后就没有人再提起了,那么这样的文学作品就是哗众取宠的作品,是圈钱的商品。
人们只要想搞文学创作,提起笔来就可以写诗,可以写散文,可以根据周围的人和事来写小说和剧本,没必要受到太多的限制。在写的过程中,人们的经验会逐渐丰富,文笔会逐渐成熟,甚至会成为作家或诗人。很多读了中文系的学生并不能成为作家,觉得作家很辛苦,甚至是苦行僧,要面临贫困的问题。而国外的一些青年却喜欢作家,认为作家的职业是一种崇高的职业。俄罗斯民族就是非实用主义的民族,他们有很多都懂文学作品,而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阅读。工地上的建筑工人会谈论米·布尔加科夫的小说,教数学的副教授会用俄文背诵大段的《红楼梦》和《西游记》中的诗词,而马卡宁、索罗金、佩列文这些俄罗斯作家好多都是理工科出身,搞创作靠的还是中学垫下的文学底子。中国的一些作家也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凭借中学的阅读就可以搞文学创作。只是我们的文学教育变得比较缺乏,尤其是儿童以及青少年时期的文学教育比较缺乏,最终弄得很多人对文学缺乏了解,以为只有专业人士才可以搞文学创作,普通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搞的,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专业人士也是由普通人成长起来的,而不是生下来就是专业人士。作家不是天生就是作家,是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摸索经验,逐渐成熟起来,才成为作家。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而很多作品本身就是免费阅读的,除了网上的一些作品是免费的,就是每一个小城镇以及大城市都有公共图书馆,供人们阅读。
当人们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之后,看待世界的眼光就变了,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就变了,不会再努力去追求权和钱,而是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和人生,会获得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文学无处不在,只要人们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善于思考,就可以自己搞创作,可以写出动人的诗歌或散文,可以写出吸引人的小说或剧本。没必要在乎媒体平台的限制,也没必要在乎评论家的评说,自己去发现,自己搞创作,自己不断丰富和完善认知系统,那么文学的种子就在心中生根发芽,会引导每一个人走向光明的境地。文学无处不在,只要善于发现,就会看到文学的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